撅

拼音: juē jué 注音:ㄐㄩㄝ ㄐㄩㄝˊ

部首: 部外筆畫:12 總筆畫:15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12 簡體總筆畫: 15

繁體部首:

五筆86/98: RDUW 倉頡: QMTO 鄭碼:DGZR 電碼: 2313

筆順編號: 121134315233534 四角號碼: 51082 UNICODE: 6485



基本字義

juē   ㄐㄩㄝˉ
  1. 翹起:~嘴。~尾巴。小辮~著。
  2. 折斷:把竹竿~折(shé )了。

方言集匯

  • 粵語:kyut3
  •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kiet7(kiet8)[客英字典]ket7kiet7[海陸豐腔]kiet7(kiet8)[梅縣腔]kiet7
  • 潮州話:kiag4(khiak)「潮州」kiêg4(khiek舊時:khiet)

詳細解釋

  • juē

〈動〉

  1. 用手把東西撥在一起 [poke together; move with a stick together]
    1. 撅,以手有所杷也。——《說文》
  2. 拔起 [pull out]
    1. 不涉不撅。——《禮記·內則》
    2. 草木根荄淺,未必撅也。飄風興,暴雨墜,則撅必先矣。——《韓詩外傳》
  3. 翹起,向上翹起 [stick up;turn upward]。如:撅丁(舊時妓院中的男幫工);撅著小嘴;撅著尾巴
  4. 斷裂,折斷 [snap;break sth.long and narrow]。如:撅筆(折毛之筆,禿筆);撅樹枝
  5. 擊,擊敗 [strike;defeat]。如:撅皇城,撾怨鼓(到皇城去擊鼓鳴冤。猶言告御狀);撅撒(敗露)

詞性變化

  • juē

〈形〉倔強,彆拗 [stubborn; unbending]。如:撅巴(硬)


《康熙字典》

  • 《卯集中》《手字部》 ·撅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2
  • 《唐韻》《集韻》居月切,音蕨。《說文》手有所把也。一曰擊也,投也。《唐書·褚遂良傳》撅高昌,纓突厥。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其月切。與掘同。《汲冢周書》狐有牙,而不敢以噬,獂有蚤,而不敢以撅。《杜牧·註孫子序》撅其城郭。 又《廣韻》採撅也。亦摴蒱三采名。 又《集韻》《韻會》姑衞切,音劌。揭衣也。《禮·內則》不涉不撅。 又《集韻》紀劣切,音蹶。撥也。《韓詩外傳》草木根荄,淺未必撅也。飄風興暴雨墜,則撅必先矣。亦作。互見掘字註。

說文解字

  • 《卷十二》《手部》 ·撅
  • 從手有所把也。從手厥聲。居月切

English

protrude; snap, break; dig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NjQ0Nw==.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