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
拼音: qiè xì 注音: ㄑㄧㄝˋ ㄒㄧˋ
部首:阝 部外筆畫: 6 總筆畫: 8
簡體部首:阝 簡體部外筆畫: 6 簡體總筆畫:8
繁體部首:邑 繁體部外筆畫: 6 繁體總筆畫: 9
五筆86:QDCB 五筆98: RDCB 倉頡:KINL 鄭碼:OSZY 電碼:6742
筆順編號:34135452 四角號碼:47727 UNICODE:90C4
基本字義
qiè ㄑㄧㄝˋ
- 姓。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海陸豐腔]hit7[客英字典]hit7kiok7[臺灣四縣腔]hit7[梅縣腔]hit7
詳細解釋
〈名〉
- (同“郤”。也作“隙”)
- 空隙;裂縫 [crack]
- 郄,同隙。——《正字通》
- 刺郄中大脈,令人仆,脫色。——《素問》
- 古地名 [Xi,a fief]
- 郤,地名。晉大夫 叔虎邑。或作郄。——《集韻》
《康熙字典》
- 《酉集下》《邑字部》 ·郄 ·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6
- 《集韻》《正韻》乞逆切,音。與郤同。地名。 又姓。《集韻》晉大夫郄獻子,食邑于郄,因氏。通作郤,與卩部別。 又與同。《史記·張釋之傳》雖錮南山,猶有郄。《前漢書》作。《莊子·知北遊》若白駒之過郤。
English
sur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