汃
拼音:bīn pà pā 注音:ㄅㄧㄣ ㄆㄚˋ ㄆㄚ
部首:氵 部外筆畫: 2 總筆畫: 5
簡體部首:氵 簡體部外筆畫:2 簡體總筆畫: 5
繁體部首:水
五筆86/98: IWY 倉頡:EC 鄭碼:VOVV
筆順編號: 44134 四角號碼: 38100 UNICODE:6C43
基本字義
bīn ㄅㄧㄣˉ
- 古代西極水名。
方言集匯
詳細解釋
〈形〉
- 〈方〉∶爛熟;疲軟 [thoroughly ripe]
- 物及地之濕者謂之汃。——明· 岳元聲《方言據》
- 另見 pà
其它字義
〈象〉
- 水波相擊聲 [clap]。如:汃汃(水光閃動的樣子)
- 另見 pā
《康熙字典》
- 《巳集上》《水字部》 ·汃 ·康熙筆畫:6 ·部外筆畫:2
- 《玉篇》彼銀切《唐韻》府巾切《集韻》悲巾切,音邠。《說文》西極之水也。引爾雅:東至於泰遠,西至於汃國。◎按今《爾雅·釋地》本作邠國。 又《廣韻》《集韻》《韻會》普八切,攀入聲。義同。 又水貌。《張衡·南都賦》砏汃輣軋。《註》波相激聲。《韓愈·征蜀聮句》獠江息澎汃。《註》與澎湃同。〇按《五音篇海》書作,譌。*考證:〔又《唐韻》《集韻》《韻會》普八切。〕 謹按說文註下所引唐韻只有府巾切。惟廣韻音普八切。謹將唐韻改爲廣韻。
說文解字
- 《卷十一》《水部》 ·汃
- 西極之水也。從水八聲。《爾雅》曰:“西至汃國,謂四極。”府巾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