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zhì ㄓˋ
- 管理,處理:~理。~家。~喪。~標。~本。~國安邦。自~。統~(a.管理;b.分配)。
- 整理:~河。~水。
- 懲辦:~罪。處(chǔ)~。
- 醫療:~病。~療。醫~。
- 消滅農作物的病蟲害:~蝗。~蚜蟲。
- 從事研究:~學。~史。
- 安定:~世。~安(社會的秩序)。天下大~。
- 舊稱地方政府所在地:府~。~所。
- 姓。
英漢互譯
control cure govern manage punish rule
方言集匯
- 粵語:ci4zi6
- 客家話:[客英字典]chi5[沙頭角腔]ci5[梅縣腔]chii5chi5[臺灣四縣腔]cih5cih2[客語拼音字匯]ci4zi1[海陸豐腔]chi6cih2[東莞腔]ci3[寶安腔]ci3
- ci2
詳細解釋
〈動〉
- (形聲。從水,臺聲。①( chí)本義:水名。②引申義:治水;整治;修治)
- 同引申義 [prevent flood by water control;dredge a river;rebuild;repair]
- 昔禹治洪水。—— 酈道元《水經注》
- 民治渠。——褚少孫《西門豹治鄴》
- 遂治別院,使夫婦成禮。——《聊齋志異·小翠》
- 其后治裝行,東入海求其師云。——《史記·孝武本紀》
- 又如:治酒(置辦酒食);治步(修整儀容,舉止合乎法度);治任(整理行裝);治行(治嚴。整理行裝);治繕(修繕);治茸(修繕)
- 治理;管理;統治 [administer;govern]
- 治國無法則亂。——《呂氏春秋·察今》
- 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 伯樂善治馬。——《莊子·馬蹄》
- 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治威嚴,樹立威信。)——《后漢書·張衡傳》
- 又如:天下大治;法治;人治;自治;根治;治公(治理公務;辦公);治戎(治軍,用兵);治具(治理國家的各項措施);治術(治理國家的方法);治制(治理國家的法制、體制);治道(治理國家的方針、政策、措施等);治亂(治理混亂的局面,使國家安定、太平);治掌(掌管);治市(古代掌管市場貿易的官員)
- 辦理;處理 [handle;treat]
- 后頻歷武威二郡太守,隨俗化導,各得治宜。——《后漢書·廉范傳》
- 皆尚威嚴,有治辦名。——《漢書·酷吏傳·尹賞》
- 又如:治辦(善于辦理事物);治劇(辦理繁雜的工作);治事(辦理公事);治數(處理各種事務);治宜(處理事務合宜);治干(處理政務的才干)
- 經營 [manage]
- 父子治產,居無幾何,致產數十萬。——《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 又如:治產(經營產業)
- 治;治療 [cure]
- 如人有疾,不治則寢以深。——《鹽鐵論·世務》
- 又如:治得病治不得命(迷信指命定該死,怎么治療也不行);他的病不久就治好了;治聾(醫治耳聾)
- 懲處;懲辦 [punish]
- 治古無肉刑,而有象刑。——《荀子·正論》
-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史記·蒙恬列傳》
- 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諸葛亮《出師表》
- 又如:懲治;治釋(懲治與赦免)
- 審理 [try]。如:治獄(審理案件);治問(猶審問);治驗(審問證實)
- 修筑 [build;construct]
- 又治秦中。——《漢書·高帝紀》。注:“謂都之也。”
- 治居第于封丘門內。——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 整頓,訓練 [drain]
- 治其大禮。——《周禮·大宗伯》。注:“猶簡習也。”
- 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資治通鑒》
- 又如:治禮(講習禮儀)
- 研究 [rearch;study]
- 此真治異國語言文字者之至樂也。——嚴復《譯天演論序》
- 又如:治經(研究經學)
詞性變化
〈名〉
- 一個較大地區政府的所在地 [seat of a local government]。如:省治;縣治
- 政治 [political affairs]
- 冢宰掌邦治,統百官,均四海。——《書·周官·太宰》
- 又如:治體(政治法度);治號(治令; 政令); 治務(政務); 治績(政績)
- 姓
〈形〉
- 社會安定、太平(跟“亂”相對) [stable]
- 禹以治, 桀以亂,治亂非天也。——《荀子·天論》
- 又
- 受時與治世同,而殃禍與治世異》
- 是以厚賞不行,重罰不用,而民自治。——《韓非子·五蠹》
- 君子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亂。——《易·系辭下》
- 治平至百余年。——清· 洪亮吉《治平篇》
- 又如:治強(安定強盛);治康(國家太平安寧);治亂(安定與動亂)
《康熙字典》
- 《巳集上》《水字部》 ·治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5
- 〔古文〕乿《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正韻》陳知切,音持。水名。《說文》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 又水,出泰山。《前漢·地理志》泰山郡南武陽冠石山,治水所出,南至下邳入泗。 又《集韻》湯來切,音胎。水名。水出鴈門郡。《前漢·地理志》鴈門郡隂館累頭山,治水所出,東至泉州入海。 又理也。《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七日嬪婦,化治絲枲。 又盈之切,音怡。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直利切《正韻》直意切,音穉。亦理也。《荀子·修身篇》少而理曰治。 又習也。《周禮·春官·大宗伯》治其大禮。 又校也。《戰國策》皆無敢與趙治。 又有所求乞也。《周禮·地官·旅師》凡新甿之治,皆聽之。 又監督也。《周禮·地官·鄕師》用役則帥其民而至,遂治之。 又聽獄之成辭亦曰治。《周禮·秋官·方士》凡都家之士所上治,則主之。《註》所上治,謂獄訟之小事,不附罪者也。 又才多亦曰治。《左傳·莊九年》鮑叔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註》言管仲治理政事之才多于敬仲。 又道家靜室曰治。《六朝詩話》送謝靈運於杜治,猶今之宮觀也。 又所都之處曰治。《前漢·田儋傳》更王膠東,治卽墨。《註》治,謂都之也。 又州郡所駐曰治,如蜀刺史曰治成都,揚刺史曰治會稽。 《毛氏韻增》治字本平聲,脩治字借爲去聲,經典釋文治字平聲皆無音,假借治道平治字,直吏切。*考證:〔《周禮·春官·大宗伯》治其大體。〕 謹照原文體改大禮。
說文解字
- 《卷十一》《水部》 ·治
- 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從水臺聲。直之切〖注〗乿,古文。
English
govern, regulate, admin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