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

拼音: luò   注音: ㄌㄨㄛˋ

部首:   部外筆畫:6   總筆畫: 9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 6   簡體總筆畫:9

繁體部首:

五筆86/98: ITKG   倉頡: EHER   鄭碼:VRJ   電碼:3157

筆順編號: 441354251   四角號碼:37164   UNICODE: 6D1B



基本字義

luò   ㄌㄨㄛˋ
  1. 〔~河〕水名,在中國陜西省。
  2. 〔~水〕水名,源于中國陜西省洛南縣,東流經河南省入黃河。古作雒。

方言集匯

  • 粵語:lok3lok6
  • 客家話:[客英字典]lok8[寶安腔]lok7[東莞腔]lok7[臺灣四縣腔]lok8lok7[梅縣腔]lok8[陸豐腔]lok7[客語拼音字匯]log6log6[海陸豐腔]lok8lok7

詳細解釋

  • luò

〈名〉

  1. (形聲。從水,各聲。本義:水名。指洛水)
  2. 同本義 [Luo River]
    1. 洛,洛水,出左馮翊歸德北夷界中,東南入渭。——《說文》
  3. 北洛河。發源于陜西省定邊縣,東南流經志丹、洛川、蒲城等縣
  4. 洛河發源于陜西省雒南縣華山東麓。本作“雒”。如:洛神(洛水女神洛嬪);洛浦(洛水之濱。傳說這里是洛神出沒處)
  5. 洛陽的簡稱 [Luoyang]

《康熙字典》

  • 《巳集上》《水字部》 ·洛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6
  • 〔古文〕洜《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力各切,音落。《春秋·說題辭》洛之爲言繹也。言水繹繹光耀也。 又水名。《書·禹貢》伊洛瀍澗。《前漢·地理志》洛水,出弘農上洛縣冢嶺山,東北至鞏縣入河。《山海經》讙舉之山,洛水出焉。 又雍州之浸。《詩·小雅》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周禮·夏官·職方氏》正西曰雍州,其浸渭洛。《註》洛出懷德。 又蜀有洛水。《山海經》岷山之首曰女幾之山,洛水出焉。《水經注》洛水,出廣漢郡洛縣漳山。 又東海郡有洛水。《水經注》水出太山南武陽縣之冠石山。 又洛陽,地名。《一統志》洛陽,成周之地。漢爲郡。宋初洛陽,河南二縣置。明屬河南府。 又洛南縣,屬西安府,本漢上洛。洛川縣,屬延安府,本漢鄜延。俱見《廣輿記》。 又洛洛,水溜下之貌。《山海經》爰有淫水,其淸洛洛。《註》淫與瑤同。 又與絡同。《莊子·大宗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註》誦,通也。苞絡無所不通也。 又《韻補》葉盧谷切,音祿。《馬融·廣成頌》面據衡隂,箕背王屋。浸以波溠,濥以滎洛。 《類篇》通作雒。○按《周禮註》,漢以火德,王忌水,攺爲雒。魏復攺雒爲洛。

說文解字

  • 《卷十一》《水部》 ·洛
  • 水。出左馮翊歸德北夷界中,東南入渭。從水各聲。盧各切〖注〗洜,古文。

English

river in Shanxi province; city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Njc5OA==.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