溲
拼音:sōu 注音:ㄙㄡ
部首: 氵 部外筆畫:9 總筆畫: 12
簡體部首:氵 簡體部外筆畫:9 簡體總筆畫:12
繁體部首:水 繁體部外筆畫: 10 繁體總筆畫: 13
五筆86:IVHC 五筆98: IEHC 倉頡: EHXE 鄭碼: VNXS 電碼: 3309
筆順編號: 441321511254 四角號碼: 37147 UNICODE: 6EB2
基本字義
sōu ㄙㄡˉ
- 大小便,特指小便。
- 浸泡。
- 淘:~米。
方言集匯
- 粵語:sau1
-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seu3[梅縣腔]seu1[海陸豐腔]seu3[客英字典]seu3seu5
- 潮州話:思烏2(叟)思妖1(消),sou2(sóu)siou1/siao1(siau)
詳細解釋
〈動〉
- (形聲。從水,叟聲。本義:用水調和)
- 同本義 [mix(powder) with water]
- 溲,浸沃也。——《說文》
- 溲,水調粉面也。——《正字通》
- 今蘇俗言溲粉、溲面皆是。——《說文通訓定聲》
- 明齊溲酒。——《儀禮·士虞禮》
- 又如:溲面(以水拌面)
- 淘洗 [wash]
- 析薪溲米。——《聊齋志異》
- 又如:溲箕(竹編的淘米用具)
- 排泄大小便 [excrete stool and urine;urinate]
- 湛至朝堂,遺失溲便,因自陳疾篤,不能復任朝,事遂罷之。——《后漢書·張湛傳》
- 臣聞昔者大任娠 文王不變,少溲于豕牢,而得 文王不加疾焉。——《國語》
- 臣意診之,曰:“涌疝也,令人不得前后溲。”——《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司馬貞索隱:“前溲謂小便;后溲,大便也。”
- 又如:溲血(尿血;便血);溲惡(小便與大便);溲溺(撒尿);溲膏(排泄膏狀小便);溲器(尿器)
- 吐血 [spit]
- 溲血死。——《史記》
- 排泄精液 [excrete semen]
- 內熱溲膏是也。——《莊子》
詞性變化
〈形〉
- 過時不頂用的 [out-dated]。如:溲話(陳話;老話;舊話)
- 用同“餿”。飯菜變質發出的一種酸臭味 [spoiled smell]。如:溲飯;溲酒
〈名〉
- 尿 [urine]
- 至其矢溲,亦親候其時節顏色所下。——歐陽修《海陵許氏南園記》
- 像尿一樣的液體 [sth.resembling urine]
- 地溲,溝澗流水。——《本草綱目》
- 淘米聲 [sound of rice-washing]
- 叟,叟叟,淅米聲。通作“溲”。——《集韻》
- 溲水 [Sou River],源出今湖北省棗陽縣東北山,流經河南省桐柏縣,至唐縣入澧河,又名“秋河”
《康熙字典》
- 《巳集上》《水字部》 ·溲 ·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10
- 《廣韻》疎有切《集韻》《韻會》《正韻》所九切,音醙。《玉篇》與同,浸沃也。又水調粉麵也。《禮·內則》爲稻粉糔溲之,以爲酏。 又《集韻》《韻會》《正韻》疎鳩切,音搜。與叟同。叟叟,淅米聲。 又與醙同。《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註》明齊,新水也。言以新水溲釀此酒也。 又溺謂之溲。《後漢·張湛傳》遣矢溲便。 又泡溲,盛多貌。《王褒·洞簫賦》泡溲汎。 又水名,在南陽。《水經注》溲水,出湖陽北山。 又《集韻》蘇遭切,音騷。亦便也。
English
urinate; soak, dre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