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
拼音: suí 注音:ㄙㄨㄟˊ
部首: 纟 部外筆畫:7 總筆畫: 10
簡體部首:纟 簡體部外筆畫:7 簡體總筆畫:10
繁體部首:糸
五筆86/98: XEVG 倉頡: VMBV 鄭碼:ZPZM 電碼:4840
筆順編號: 5513443531 四角號碼: 22144 UNICODE:7EE5
基本字義
(綏)
suí ㄙㄨㄟˊ
- 安撫:~撫。~遠。~集(安撫和籠絡)。~靖(安撫使平靜)。
- 安好:順頌臺~(舊時書信用語)。
- 古代指登車時手挽的索。
- 古代的旌旗和旒。
方言集匯
詳細解釋
綏 suí〈名〉
- (會意。從糸( mì),從妥,“糸”與絲織品、繩索有關。“妥”表妥當、平安。合起來表示有了這繩索,人就穩妥了。本義:借以登車的繩索)
- 同本義 [rope]
- 綏,車中把也。——《說文》
- 負良綏君升所用、又、以散綏升。——《禮記·少儀》
- 子良授太子綏。——《左傳·哀公二年》
- 《論語·鄉黨》說:孔子“升車必正立執綏。”——《我國古代的車馬》
- 又如:執綏(挽住車中繩索);綏繩(執以登車的繩索)
- 上古五服之一 [one of the five areas in ancient times]。古代王畿外圍,每五百里為一區劃,按距離的遠近分為五等地帶,叫“五服”。其名稱為侯服、甸服、綏服、要服、荒服。服,服事天子
- 綏江 [Sui river]。在福建省西部
- 舊綏遠省略稱 [Sui province]。1928年設省,1954年撤銷
- 綏州,古州名 [Sui prefecture]。西魏置,在今陜西省綏德縣
詞性變化
綏 suí〈動〉
- 安撫人心以保持平靜 [appease;pacify]
- 惠此中國,以綏四方。——《詩·大雅·民勞》
- 綏之斯來,動之斯和。——《論語·子張》
- 時軍司馬班超留 于寘,綏集諸國。——《后漢書·西域傳·序》
- 又如:綏民(安定人民);綏安(安定);綏定(安定);綏納(安撫接納);綏馭(安撫控制);綏養(安定撫養);綏御(安撫統治);綏服(安定順服);綏集(安輯,安撫和合);綏寧(安定)
- 臨陣退軍,向后撤 [retreat]
- 秦以勝歸,我何以報,乃皆出戰,交綏。——《左傳·文公十二年》
- 制止;止 [stop]
- 使民以勸,綏謗言,足以補官之不善政。——《國語·齊語》
綏 suí〈形〉
- 舒緩的 [easy]
- 綏,舒也。——《廣雅》。王念孫疏證:“綏者,安之舒也。”
- 平安;安好;安泰 [peaceful]
- 綏綏兮其有文章也。熙熙兮其樂人之臧也。——《荀子·儒效》
- 又如:順頌時綏(書信用語)
《康熙字典》
- 《未集中》《糸字部》 ·綏
- 〔古文〕夊《廣韻》息遺切《集韻》《韻會》宣隹切《正韻》蘇回切,音雖。《說文》車中把也。《註》徐鍇曰:禮升車必正立執綏,所以安也。《儀禮·士冠禮》壻御婦車授綏。《註》綏,所以引車者。《禮·曲禮》僕人之禮,必授人綏。 又《書·禹貢》五百里綏服。《傳》綏,安也。安服王者之政敎。《詩·周南》福履綏之。《傳》安也。又《左傳·文十二年》乃皆出戰交綏。《註》古名退軍爲綏。《疏》《司馬法》將軍死綏。舊說綏,卻也。 又《荀子·儒效篇》綏綏兮其有文章。《註》安泰之貌。或爲葳蕤之貌。 又州名。《廣韻》春秋時白翟所居,秦幷天下爲上郡,後魏廢郡置州,取綏德縣爲名。 又《集韻》雙隹切,音榱。毿,毛長貌。一曰狐貌。,或作綏。《詩·衞風》有狐綏綏。《傳》匹行貌。 又《集韻》儒佳切,音蕤。緌,或作綏。《詩·大雅》淑旂綏章。《傳》大綏也。《疏》綏者,卽交龍旂竿所建。《禮·王制》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佐車。《註》綏當爲緌。緌,有虞氏之旌旗也。又《明堂位》夏后氏之綏。《註》綏,讀爲冠蕤之蕤。 又《集韻》思累切,音瀡。隋,或作墮。亦作綏。尸所祭肝脊黍稷之屬。《儀禮·士虞禮》不綏祭。《註》事尸之禮,始於綏祭。綏,當爲墮。 又《集韻》呼恚切,音毀。義同。 又《集韻》吐火切,音妥。《禮·曲禮》執天子之器則上衡,國君則平衡,大夫則綏之。《註》綏,讀曰妥。妥之謂下於心。《又》國君綏視。《註》視國君彌高。妥視,謂視止於袷。 又《集韻》通回切,音推。妥,或作綏,安坐也。*考證:〔《說文》車中把也。《註》徐鍇曰,禮升車以正立執綏。〕 謹照原註以正立改必正立。〔《儀禮·士冠禮》壻御婦授綏。〕 謹照原文婦字下增車字。〔《禮·王制》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左車。〕 謹照原文左車改佐車。
說文解字
- 《卷十三》《糸部》 ·綏
- 車中把也。從糸從妥。息遺切〖注〗徐鍇曰:“禮:升車必正立,執綏所以安也。當從爪從安省。《說文》無妥字。”
English
soothe, appease, paci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