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拼音:   de   注音:ㄉㄧˋ ㄉㄜ

部首:   部外筆畫: 3   總筆畫: 6

五筆86/98: FBN   倉頡: GPD   鄭碼: BYI   電碼: 0966

筆順編號: 121525   四角號碼:44112   UNICODE: 5730



基本字義

 ㄉㄧˋ
  1. 人類生長活動的所在:~球(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說。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質。~殼。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陸~。~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
  5. 地球上的一個區域:~區。此~。
  6. 建筑材料鋪成的平面:~板。~毯。
  7. 所在空間或區域的部位:~點。目的~。
  8. 人在社會關系中所處的位置:易~以處。
  9. 表示思想或行動的某種活動領域:見~。境~。心~。
  10. 底子:質~。

方言集匯

  • 粵語:dei6deng6
  • 客家話:[梅縣腔]ti5[臺灣四縣腔]ti5[客英字典]ti5[東莞腔]ti3[客語拼音字匯]ti4[寶安腔]ti3[沙頭角腔]ti5[陸豐腔]ti5[海陸豐腔]ti6

詳細解釋

  • de

  1. 用在狀語和中心詞之間 [used after an adj.,noun,adverb or verb,etc.to form an adverbial adjunct]。如:他認真地學習;天氣漸漸地冷了;有計劃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動態,相當于“著”。常附在立、臥、坐等不及物動詞的后頭
    1. 后妻向床上臥地不起。——《舜子變文》
  2. 還用于狀語后或補語前
    1. 相看月未墜,白地斷肝腸。——唐· 杜甫《越女詞》
  3. 另見 dì

《康熙字典》

  • 《丑集中》《土字部》 ·地 ·康熙筆畫:6 ·部外筆畫:3
  • 〔古文〕埊埅嶳《廣韻》徒四切《集韻》大計切《韻會》徒二切《正韻》徒利切,音弟。《說文》元氣初分,重濁隂爲地,萬物所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易·說卦傳》坤爲地。《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又第也,但也。《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又葉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
  • 考證:〔《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何憑。曰,大氣舉之。〕 謹照原文何憑改馮乎。

說文解字

  • 《卷十三》《土部》 ·
  • 元氣初分,輕清陽爲天,重濁陰爲地。萬物所陳也。從土也聲。墬,籒文地從。徒內切〖注〗埊、、嶳、埅,亦古文地。

English

earth; soil, ground; region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Nzc5Mg==.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