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chuí ㄔㄨㄟˊ
- 東西一頭掛下:~楊柳。~釣。~直。~線。~手(a.表示容易;b.表示恭敬)。~淚。~髫(頭發下垂,指兒童)。~頭喪氣。
- 敬辭,用于別人(多是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行動:~愛。~憐。~詢。
- 傳下去,傳留后世:~范。永~不朽。
- 接近,快要:~危。~老。~成。功敗~成。
英漢互譯
droop hand down loll
方言集匯
- 粵語:seoi4
- 客家話:[客英字典]sui2[海陸豐腔]sui2[梅縣腔]shui2shui5chui2[寶安腔]sui2[沙頭角腔]sui2[客語拼音字匯]se2sui2[臺灣四縣腔]sui2[東莞腔]sui2[陸豐腔]sui3
詳細解釋
〈名〉
- (形聲。從土,( chuí)聲。本義:邊疆)
- 通“陲”。邊疆;邊境 [frontier]
- 垂,遠邊也。——《說文》。按,下垂的垂,說文作垂。
- 垂,疆也。——《廣韻》
- 寡人無良邊垂之臣。——《公羊傳·宣公十二年》
- 今大國之地,半天下有二垂。——《戰國策·秦策四》
-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曹植《白馬篇》
- 邊境之臣處,則疆垂不喪。——《荀子·臣道》
- 堂檐下靠階的地方 [edge]
- 又如:垂堂(堂邊近階處屋檐下)
詞性變化
〈動〉
- 垂掛 [hang down]
- 垂帶悸兮。——《詩·衛風·芄蘭》
- 垂發。——《后漢書·鄧禹傳》
- 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 每至手足無可著處,澄源必先登垂接。——《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
- 又如:垂垂(形容下垂的樣子);垂絲(垂下發絲);垂梢(馬尾長而下垂);垂涕(哭泣);垂髫(童子未行冠禮前,頭發下垂,用以指童年或兒童)
- 敬語,多用于尊稱長輩、上級對自己的行動 [condescend]。如:垂音(垂示于文辭);垂則,垂法(垂示法則);垂訓(垂示教訓)
- 賜予 [vouchsafe]。如:垂盼(優待);垂佑(賜予保佑)
- 留傳 [bequeath;hand down]
- 舍則傳諸其徒,垂諸文而為后世法。——韓愈《答李詡書》
- 又如:垂名竹帛(名載史冊;流芳后世);垂教(留傳教訓于后世);永垂不朽
- 注意;留意 [care]。 如:垂青(看重;見愛);垂顧(看重;寵愛)
- 低下,放低 [lower]。如:垂意(降意;垂念);垂光(光輝下照)
〈形〉
- 垂直的,與地平面成九十度角度的 [perpendicular]。如:垂面
- 細長下掛的——多用于樹 [weeping]。如:垂柳;垂絲(下垂的絲狀枝條);垂云(低垂的云彩)
〈副〉接近,快要 [approach;near]。如:垂及(將至);垂斃(垂死):垂沒(將死);垂年(晚年,將死之年)
《康熙字典》
- 《丑集中》《土字部》 ·垂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5
- 〔古文〕《唐韻》《集韻》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易·大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詩·小雅》垂帶而厲。 又布也。《後漢·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 又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又邊垂。《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 又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宣八年》仲遂卒于垂。《註》齊地。 又《集韻》馳僞切,音縋。鄉名。在縣。 又《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音瑞。《書·舜典》垂共工。陸德明讀。 又將及也。杜甫有垂老別詩。
說文解字
- 《卷十三》《土部》 ·垂
- 遠邊也。從土聲。是爲切〖注〗、、、,古文。
English
let down; suspend, hand; 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