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

拼音:   注音: ㄒㄧ

部首:   部外筆畫: 12   總筆畫:16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12   簡體總筆畫:16

繁體部首:

五筆86/98:FKUO   倉頡:GRTF   鄭碼: BJJU   電碼: 3588

筆順編號:1212514312514444   四角號碼:40336   UNICODE: 71B9



基本字義

  ㄒㄧˉ
  1. 光明:~微(日光微明)。星~。
  2. 炙,熾熱:“東暾淡未~,北吹寒更寂”。
  3. 古人名用字。

英漢互譯

brightness   dawn  

方言集匯

  • 粵語:hei1
  •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hi1[客英字典]hi1[海陸豐腔]hi1[梅縣腔]hi1[寶安腔]hi1[客語拼音字匯]hi1

詳細解釋

熺 xī〈動〉(形聲。從火,喜聲。本義:烤炙) 同本義 [roast meat]

    1. 熹,炙也。——《說文》。字亦作熺。

詞性變化

〈形〉

  1. 熾熱 [red-hot]
    1. 熹,熱也,熾也。——《玉篇》
    2. 熺,熾也。——《廣雅》
    3. 熺炭重燔。——木華《海賦》。注:“炭之有光者也。”
  2. 亮;光明 [bright]
    1. 有時而星熺。——《管子·侈靡》
    2. 明鐙熺炎光。——《文選·贈五官中郎將詩》
    3. 東暾澹未熹,北吹寒更寂。——楊萬里詩
  3. 又如:熹微;熹爛(燦爛的光彩)

《康熙字典》

  • 《巳集中》《火字部》 ·熹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2
  • 《唐韻》許其切《集韻》《韻會》虛其切,音僖。《說文》炙也。《玉篇》熱也,烝也。 又《玉篇》熾也。《廣韻》盛也,博也。《後漢·桓帝紀》改元延熹。又《靈帝紀》改元光熹。 又《諡法》有功安人曰熹。 又人名。《宋史·朱熹傳》字元晦,號仲晦。 又《正字通》微陽也。《陶潛·歸去來辭》恨晨光之熹微。 又通作訢。《禮·樂記》天地訢合。《註》訢讀爲熹。熹,猶烝也。《疏》言天地之氣烝動,猶若人之熹也。 《說文》本作。《玉篇》同熺。或作暿、熙。

說文解字

  • 《卷十》《火部》 ·熹
  • 炙也。從火喜聲。許其切

English

dim light, glimmer; warm, bright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ODk4Mg==.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