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鳬)
fú ㄈㄨˊ
- 水鳥,俗稱“野鴨”,似鴨,雄的頭部綠色,背部黑褐色,雌的全身黑褐色,常群游湖泊中,能飛。
- 同浮。
- 〔~茈〕古書上指“荸薺”。
- 同洑。
英漢互譯
mallard
方言集匯
詳細解釋
鳬 fú〈名〉
- 動物名。俗名野鴨 [teal]。鳥綱,雁鴨目,雁鴨科。體長60余厘米,喙寬而扁平且短,除繁殖期外,都過群集生活
- 鳧,水鴨也。——《廣韻》
- 另一說鳧是“家鴨”
- 又如:鳧雛(幼鳧);鳧雁(野鴨與大雁);鳧脛(野鴨的小腿)
詞性變化
鳬 fú〈動〉浮游;泅水 [swim]。如:鳧水(泅水);鳧泛(浮游)
《康熙字典》
- 《亥集中》《鳥字部》 ·鳧
- 《唐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正韻》逢夫切,音扶。《爾雅·釋鳥》舒鳧,騖。《郭註》鴨也。《疏》野曰鳧,家曰鴨。《又》鳧,雁醜,其足蹼,其踵企。《郭註》鳧雁腳閒有幕蹼屬相著,飛卽伸其腳跟企直。《疏》醜類也。《又》鸍,沈鳧。《註》狀似鴨而小,背文靑色,腳紅掌,短喙長尾。《詩·鄭風》弋鳧與雁。又《大雅》鳧鷖在涇。《註》鳧,水鳥。鷖,鳧屬。又《南越志》有私鳧棲息松閒不水處,宿必以樹。又《揚子方言郭註》江東有小鳧,其多無數,俗謂之寇鳧。又《山海經》鹿臺山有鳥,狀如雄雞,人面,曰鳧徯。又官名。《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鍾。《正字通》鳧入水不溺,以名鍾工,取虛浮之義。又山名。《詩·魯頌》保有鳧繹。《註》鳧繹,二山名。又鳧麗山。見《山海經》。又魚鳧,人名。蜀山氏之君也。見《成都記》。又鳧茨,草名。《後漢·劉玄傳》人掘鳧茨而食。又《廣韻》茆鳧,葵也。俗省作鳧。《爾雅·釋鳥》鸍,沉鳧。《說文》shū部:鳧,舒鳧,鶩也。從鳥聲。*考證:〔《揚子方言郭註》江東有小鳧,其多無數,俗謂之冠鳧。〕 謹照原文冠鳧改寇鳧。
說文解字
文三
English
wild duck, teal; sw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