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

拼音:   注音: ㄍㄜ

部首:   部外筆畫:0   總筆畫: 4

五筆86: AGNT   五筆98:AGNY   倉頡: I   鄭碼: HM   電碼:2047

筆順編號: 1534   四角號碼:53000   UNICODE:6208



基本字義

  ㄍㄜˉ
  1. 古代的一種兵器,橫刃,用青銅或鐵制成,裝有長柄:干(gān)~。倒(dǎo )~。枕~待旦。
  2. 姓。

英漢互譯

dagger  

方言集匯

  • 粵語:gwo1
  • 客家話:[客語拼音字匯]go1[東莞腔]go1[梅縣腔]ko1[寶安腔]ko1[客英字典]ko1[陸豐腔]ko1[海陸豐腔]ko1[臺灣四縣腔]ko1

詳細解釋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種長柄兵器形。本義:一種兵器)
  2. 中國古代的主要兵器 [dagger-axe(an ancient weapon)]
    1. 戈,平頭戟也。從弋、一,橫之象形。——《說文》。按,戈者,柲也,長六尺六寸,其刃橫出,可勾可擊,與矛專刺、殳專擊者不同,亦與戟之兼刺與勾者異。
    2. 執戈上刃。——《書·顧命》
    3. 稱爾戈。——《書·牧誓》
    4. 戈廣二寸。——《考工記·冶氏》
    5.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楚辭·屈原·國殤》
  3. 青銅制,盛行于商至戰國時期,秦以后逐漸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橫擊和鉤殺,勾割或啄刺敵人,因此,古代叫做勾兵或稱啄兵。又如:戈殳(戈和殳。泛指兵器);戈甲(戈和鎧甲。借指戰爭。又為兵器的統稱);戈矢(戈和箭);戈矛(戈和矛)
  4. 泛指兵器 [weapons]
    1. 左右軍士,皆全裝貫帶,持戈執戟而立。——《三國演義》
    2. 能執干戈以衛社稷。——《禮·檀弓下》
  5. 又如:戈兵(兵器。也指戰爭);干戈(泛指武器;喻指戰爭)
  6. 戰爭;戰亂 [war]
    1. 偃武息戈,卑辭事漢。——《后漢書·公孫述傳》

《康熙字典》

  • 《卯集中》《戈字部》 ·戈 ·康熙筆畫:4 ·部外筆畫:0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禾切,音鍋。《說文》平頭戟也。《徐鍇曰》戟小支上向則爲戟,平之則爲戈。一曰戟偏距爲戈。《禮·曲禮》進戈者前其,後其刃。《正義曰》戈,鉤孑戟也。如戟而橫安刃,但頭不向上,爲鉤也。直刃長八寸,橫刃長六寸,刃下接柄處長四寸,廣二寸,用以鉤害人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戈柲六尺有六寸。《又》戈廣二寸,內倍之,胡三之,援四之。《註》內謂胡以內接柲者也,胡,其孑也,援,直刃也。《釋名》戈,過也。所刺擣則決,所鉤引則制之,弗得過也。《書·牧誓》稱爾戈。《註》戈,短兵也。人執以舉之,故言稱也。又《典略》周有孤父之戈。 又國名。在宋鄭之閒,寒浞子豷封于戈,少康滅之。 又姓。《史記》夏後有戈氏,宋戈彥,明戈鎬。 又司戈,武職,從八品,唐天授年閒置。 從弋,一橫之。象形。

說文解字

  • 《卷十二》《戈部》 ·戈
  • 平頭也。從弋,一橫之。象形。凡戈之屬皆從戈。古禾切

English

halberd, spear, lance; rad. 62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OTE3NQ==.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