焌

拼音:   jùn   注音:ㄑㄩ ㄐㄩㄣˋ

部首:   部外筆畫: 7   總筆畫:11

五筆86/98: OCWT   倉頡:FICE   鄭碼:UOOR   電碼: 3537

筆順編號:43345434354   四角號碼:93847   UNICODE: 710C



基本字義

  ㄑㄩˉ
  1. 把燃燒著的東西弄滅:把香火兒~了。
  2. 一種烹飪法,在熱鍋里加油,油熱后先放作料,然后放菜:~油。~豆芽。
  3. 用不帶火苗的火燒燙:拿香火兒~一下。

方言集匯

  • 粵語:ceot1zeon3
  • 客家話:[海陸豐腔]zun5[梅縣腔]zun5[臺灣四縣腔]zun5[客語拼音字匯]qi4zun4[客英字典]zun5

詳細解釋

  • jùn

〈動〉燃火。也指燃火灼龜 [burn]。如:焌律(閃爍);焌糟(宋時為酒館的女招待);焌黑(漆黑,墨黑)

其它字義

〈動〉

  1. 火燒[burn]
    1. 焌,火燒。——《廣韻》
  2. [口]∶火滅。今俗指把燃燒物放入水中使熄滅 [go out]。如:把香火焌了
  3. 一種烹調方法,熱油鍋里放進佐料,再放蔬菜,迅速炒熟 [fry]。如:焌豆芽
  4. 另見 jùn

《康熙字典》

  • 《巳集中》《火字部》 ·焌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7
  • 《廣韻》《韻會》子峻切《集韻》祖峻切,音俊。《說文》然火也。《周禮·春官·菙氏》凡卜,以明火燋,遂飮其焌契,以授卜師。《註》杜子春云:焌,讀如英俊之俊。書亦或爲俊。 又《廣韻》子寸切《集韻》《韻會》《正韻》祖寸切,音捘。義同。《集韻》或作焞燇。 又《集韻》徂悶切,音鐏。《周禮·春官·菙氏註》康成謂:讀如戈鐏之鐏。《疏》讀爲俊者,意取荊樵之中,英俊者爲楚燉,用之灼龜也,讀爲鐏者,意取銳頭以灼龜也。《集韻》或作燉。 又《集韻》祖管切,音纂。義同。本作焞。◎按周禮春官釋文,焌音俊。又存悶反。又祖悶反。又祖管反。四音皆可讀。 又《廣韻》倉聿切《集韻》《韻會》促律切,音黢。《廣韻》火燒。 又《廣韻》亦火滅也。*考證:〔《周禮·春官·菙氏註》康成謂讀如弋鐏之鐏。〕 謹照原文弋鐏改戈鐏。

說文解字

  • 《卷十》《火部》 ·焌
  • 然火也。從火夋聲。《周禮》曰:“遂其焌。”焌火在前,以焞焯龜。子寸切。又,倉聿切

English

to light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OTM3Mg==.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