覬
拼音:jì 注音: ㄐㄧˋ
部首:見 部外筆畫:6 總筆畫: 10
簡體部首:見 簡體部外筆畫: 6 簡體總筆畫: 10
繁體部首:見
五筆86/98: MNMQ 倉頡: UUBHU 鄭碼:LLYL 電碼:6025
筆順編號:2525152535 四角號碼:27712 UNICODE: 89CA
基本字義
(覬)
jì ㄐㄧˋ
- 希望得到:“自毀齒已上,父兄鬻賣,以~其利”。~覦(非分的希望或企圖)。
方言集匯
詳細解釋
覬 jì〈動〉
- (形聲。從見,豈聲。本義:希望得到) 同本義 [covet]
- 自毀齒已上,父兄鬻賣,以覬其利。——柳宗元《童區寄傳》
- 覬乎異日,得夷平民,然后裹足西向。——劉禹錫《上杜司徒書》
- 又如:覬幸(希望能僥幸得到);覬望(非分的希望);覬欲(非分的希求與貪欲);覬奪(希圖攘奪);覬欲(企圖);覬利(企求利益)
《康熙字典》
- 《酉集上》《見字部》 ·覬
- 《唐韻》《集韻》《韻會》幾利切《正韻》吉器切,音冀。《說文》幸也。《廣韻》覬覦,希望也。《左傳·桓二年》下無覬覦。《註》下不冀望于上也。 又《集韻》或作幾。《左傳·宣十二年》庸可幾乎。《疏》幾讀如冀,言用可冀幸而得之乎。《禮·檀弓·吾欲暴尩註》尩者面鄕天,覬天哀而雨之。覬,又作幾,音冀。 又《韻會小補》通作。《禮·文王世子·反養老于東序註》州里於邑。《疏》希慕仰,行之於邑也。 又《集韻》虛器切,咦去聲。《類篇》幸也。《韻會小補》垂也。《集韻》亦作。《正字通》俗通作冀。《增韻》亦作懻,非。
說文解字
English
covet, long for, des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