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拼音:lái   注音: ㄌㄞˊ

部首:   部外筆畫:3   總筆畫: 7

五筆86: GOI   五筆98:GUSI   倉頡:DT   鄭碼:BDKV   電碼:0171

筆順編號: 1431234   四角號碼:50900   UNICODE:6765



基本字義

  • (來)
lái  ㄌㄞˊ
  1. 由另一方面到這一方面,與“往”、“去”相對:~回。~往。過~。歸~。~鴻去燕(喻來回遷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書信來往)。
  2. 從過去到現在:從~。向~。
  3. 現在以后,未到的時間:~年。將~。~日方長。
  4. 用在數詞或數量詞后面,表示約略估計:二百~頭豬。
  5. 做某個動作:胡~。
  6. 用在動詞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動腦筋。
  7. 用在動詞后,表示做過(一般均可用“來著”):昨天他哭~。
  8. 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趨向:上~。
  9. 表示發生:暴風雨~了。
  10. 在數詞一、二、三后面,表示列舉理由:這臺收錄機一~音質好,二~價錢便宜,我就買了。
  11. 用做詩、歌詞中的襯字:八月里~桂花香。
  12. 表示語氣,歸去~兮!
  13. 姓。

英漢互譯

arrive   come   come round   ever since   next  

方言集匯

  • 粵語:loi4
  • 客家話:[客英字典]loi2

詳細解釋

來 lái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麥子形。本義:麥。小麥叫“麥”,大麥叫“麰”(或寫作“牟”))
  2. 同本義 [wheat]
    1. 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也。——《說文》
    2. 貽我來牟。——《詩·周頌·思文》。段注:“ 武王渡 孟津,白魚躍入王舟。出涘以燎。后五日。火流為烏,五至,以殻俱來,此謂遺我來牟。”
    3. 于皇來牟。——《詩·周頌·臣工》。疏:“嘆其受麥瑞而得豐年也。”
  3. 又如:來牟(古時大小麥的統稱)
  4. 未來,將來 [future;next;incoming]
    1. 來日方長。——清·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2. 知來者之可追。——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5. 又如:來代(后代;后世);來辰(來早。明天早晨);來茲(來年;將來);來哲(后世賢智之人);來軫(后來的車,比喻后來的人或物)

詞性變化

來 lái

〈動〉

  1. 由彼至此;由遠到近。與“去”、“往”相對 [come;arrive]
    1. 來,至也。——《爾雅》。朱駿聲曰:“往來之來正字是麥,菽麥之麥,正字是來。三代以還,承用互易,如苑宛、童僮、酢醋、穜種之比。 許君未經訂正,故沿偽至今。”
    2. 憧憧往來。——《易·咸》
    3. 我行不來。——《詩·小雅·采薇》
    4. 笑問客從何處來。——唐· 賀知章《回鄉偶書》
    5. 翩翩兩騎來是誰。——唐· 白居易《賣炭翁》
    6. 然往來視之。——唐· 柳宗元《三戒》
    7. 有朋自遠方來。——《論語》
    8. 往昔初陽時,謝家來貴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來寇(敵人來犯);來至(來到);來突(突然而來)
  3. 歸,回來,返回 [make a round trip;go to a place and come back]
    1. 萃聚而升不來也。——《易·雜卦》。注:“還也。”
    2. 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左傳·莊公二十七年》
    3. 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誰來之——《左傳·文公七年》
  4. 又如:來家(回到家里來);來三去四(來來去去);來還(歸來,回來);來寧(歸寧。女子回娘家省親);來歸(回來;歸來);來舍(回歸而有所定止)
  5. 歸服;歸順 [come over and pledge allegiane]
    1. 修文德以來之——《論語·季氏》
  6. 又如:來服(前來順服)
  7. 招來;招致。后多作“徠” [incur;give rise]
    1. 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論語·季氏》
  8. 又如:來致(招致,招來)
  9. 加入[一群人] 中 [join]。如:你來不來
  10. 讓不受約束、干擾地滿足 [需要] [let’s do]。如:來五斤;來兩盤
  11. 意想不到地或突然地發生、出現 [crop up]。如:問題一來就馬上解決
  12. 產生;開始;發生 [happen;begin;start]。如:來路(來歷;來源);來歷(來由;原委);來情(情由);來情去意(來去的情由與意向);來方(來源);來龍(風水先生稱主山為來龍。即龍脈的來源)
  13. 追溯來源、血統或起源 [derive]。如:來方(來源,進項);來煞(來勁;出息)
  14. 相當于做 [do]。如:來不得
  15. 用在動詞結構(或介詞結構)與動詞(或動詞結構)之間表示前者是方法、方向或態度,是目的。如:你能用什么辦法來幫助他呀
  16. 用在動詞后,表示估計或著眼于某一方面。如:看來容易;說來話長
  17. 用在另一動詞前,表示要做某件事。如:我來畫;大家都來唱歌
  18. 〈方〉∶在 [in;at]。如:來里(在這里或在那里);來哚(在);來浪(在那里)
  19. 表示動作的趨向
    1. 將子頭與劍來。——晉· 干寶《搜神記》
    2. 聞來垂釣碧溪上。——唐· 李白《行路難》
    3. 長鋏歸來乎。——《戰國策·齊策四》
    4. 歸來倚杖自嘆息。——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5. 歸來頭白還戍邊。——唐· 杜甫《兵車行》
    6. 長鋏歸來者。——《戰國策·齊策四》
  20. 假借為“釐”( lí)。賜予 [bestow;grant]
    1. 來女孝孫。——《儀禮·少牢饋食禮》。鄭玄注:“來,讀曰釐;賜也”
  21. 假借為“賚”。賜予 [bestow;grant]
    1. 東人之子,職勞不來。——《詩·小雅·大東》。高亨注:“來,借為賚。”

來 lái

〈代〉

  1. 你的;你們的 [your]。用于通信的回復中。如:來信收到;來電收到
  2. 這 [this]
    1. 俺哥哥傳將令三四番,可怎生無一個承頭的來一個燕青將面劈,那一個 楊志頭低。—— 元·佚名《黃花峪 》

來 lái

〈助〉

  1. 無義,譯作“了”,“吧”,或不譯
    1.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2. 在數量上接近精確 [about]。如:兩米來高
  3. 用在數量或數量詞后面,表示概數;大約 [around]。如:二十來個
  4. 從頭到尾過去地 [over the past]。如:兩千年來;來日(往日;過去的日子);來日大難(本指往日艱難。后亦用以指前途困難重重)
  5. 以來,表示時間從過去某時持續到現在 [ever since]
    1. 吾數年來欲買舟。——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2. 數百年來。——唐《柳河東集》
    3. 去來江口守空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 夜來城外一尺雪。——唐· 白居易《賣炭翁》
  6. 又如:來古(自古以來);來來(以來);來緣(指來生的因緣);別來無恙乎
  7. 用在數詞后,表示列舉的原因或理由。如:這些天沒去看她,一來路太遠;二來沒功夫

來 lái

<語氣>

  1. 用于句尾,相當于“咧”
    1. 剛才奶奶和襲人姐姐怎么囑咐來!——《紅樓夢》
  2. 另見 lài

《康熙字典》

  • 《子集中》《人字部》 ·來
  • 〔古文〕徠《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才切,賴平聲。至也,還也,及也。《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又《公羊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登來之也。《註》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 又玄孫之子曰來孫。 又麥名。《詩·周頌》貽我來牟。《前漢·劉向傳》作飴我釐麰。亦作。 又呼也。《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臯舞。 又姓。 又《集韻》洛代切,音賚。撫其至日來。《孟子》放勳曰:勞之來之。 又葉鄰奚切,音離。《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澹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守內,病安從來。 又葉郞狄切,音力。《詩·小雅》東人之子,職勞不來。葉下服。《大雅》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又葉落蓋切,音賴。《屈原·離騷》因氣變而遂會舉兮,忽神奔而鬼怪。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又葉良置切,音利。《荀子·賦篇》一往一來,結尾以爲事。*考證:〔《荀子·賦論篇》一往一來,結尾以爲事。〕 謹照原書省論字。

說文解字

  • 《卷五》《來部》 ·來
  • 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縫,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詩》曰:“詒我來麰。”凡來之屬皆從來。洛哀切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周所受瑞麥來麰也。也字今補。詩正義此句作周受來牟也五字。周頌。詒我來麰。箋云。武王渡孟津。白魚躍入王舟。出涘以燎。後五日。火流爲烏。五至。以榖俱來。此謂遺我來牟。書說以榖俱來。云榖紀后稷之德。按鄭箋見尙書大誓、尙書旋機鈐合符后。詩云來牟、書云榖。其實一也。下文云。來麰、麥也。此云瑞麥來麰。然則來麰者、以二字爲名。毛詩傳曰。牟、麥也。當是本作來牟、麥也。爲許麰下所本。後人刪來字耳。古無謂來小麥、麰大麥者。至廣雅乃云麳小麥、大麥。非許說也。劉向傳作釐麰。文典引注引韓詩內傳。貽我嘉。薛君曰。、大麥也。與趙岐孟子注同。然韓傳未嘗云來小麥。二麥一夆。象其芒朿之形。二麥一夆、各本作一來二縫。不可通。惟思文正義作一麥二夆。今定爲二麥一夆。夆卽鏠字之省。許書無峯。則山耑字可作夆。凡物之標末皆可偁夆。夆者、朿也。二麥一夆爲瑞麥。如二米一稃爲瑞黍。葢同夆則亦同稃矣。廣韻十六咍引埤蒼曰。麰之麥。一麥二稃。周受此瑞麥。此一二字亦是互譌。二麥一稃。亦猶異畮同穎、雙觡共柢之類。其字以?象二麥、以?象一芒。故云象其芒朿之形。洛哀切。古音在一部。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自天而降之麥。謂之來麰。亦單謂之來。因而凡物之至者皆謂之來。許意如是。猶之相背韋之爲皮韋、朋鳥之爲朋攩、鳥西之爲東西之西、子月之爲人偁、烏之爲烏呼之烏。皆引伸之義行而本義廢矣。如許說、是至周初始有來字。未詳其恉。詩曰。詒我來麰。今毛詩詒作貽。俗字也。麰作牟。古文假借字也。凡來之屬皆從來。

English

come, coming; return, returning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OTc4Nw==.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