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

拼音: zhī   注音:

部首:   部外筆畫:5   總筆畫:9

五筆86/98: SKWY   倉頡: DRC   鄭碼: FJO   電碼:2663

筆順編號: 123425134   四角號碼:46980   UNICODE: 67B3



基本字義

zhī   ㄓˉ
  1.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多刺,果實黃綠色,味酸不可食,可入藥(亦稱“枸橘”):~實(中藥稱“枳”、“構櫞”等的近成熟的果實)。~殼(中藥稱“枳”、“枸櫞”等的成熟的果實)。

方言集匯

  • 粵語:zat1zi2
  • 客家話:[客英字典]zhit7[臺灣四縣腔]zih3tsiit7[客語拼音字匯]zid5[海陸豐腔]zhi3zhit7

詳細解釋

  • zhǐ

〈名〉

  1. 枸橘,又稱“臭橘” [trifoliate orange]
    1. 枳木似橘。從木,只聲。——《說文》
    2. 殷以椇。——《禮記·明堂位》。注:“椇之言枳椇也。謂曲橈之也。”
    3. 楗六枳而為籬兮。——《后漢書·馮衍傳》。注:“枳,芬木也。”
    4. 橘逾淮而北為枳。——《周禮·考工記·序宮》
  2. 一種耐寒的中國落葉橘樹,有三小葉的葉片,果實小有芳香,很酸。廣泛栽種作為觀賞葉或作為綠籬,尤其作為砧木以芽接各種食用的柑桔
  3. 古縣名 [Zhi county]。戰國時楚有枳邑,漢置枳縣,屬巴郡。故地在今四川省涪陵縣

《康熙字典》

  • 《辰集中》《木字部》 ·枳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5
  • 《唐韻》《廣韻》《類篇》《韻會》《正韻》諸氏切,音紙。木名。枳也。《說文》木似橘。《徐曰》卽藥家枳殼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橘踰淮而北爲枳。又木高多刺,可爲籬落。《張衡·西京賦》楷枳落突棘藩。 又《博雅》枳,股也。 又《小爾雅》枳,害也。《孔叢子·論》率過以小罪謂之枳。 又與軹通。地名。一在巴郡,一在魏地。 又《集韻》頸爾切《韻會》居紙切,音。義同。 又《集韻》舉綺切《韻會》居矣切,音已。枳椇。又一名白石李。 又《集韻》章移切,音支。《爾雅·釋蟲》枳首蛇,歧蛇也。 又翹移切,音岐。義同。*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橘踰淮而化爲枳。〕 謹照原文化改北。

說文解字

  • 《卷六》《木部》 ·枳
  • 木,似橘。從木只聲。諸氏切

English

trifoliate orange; hedge thorn; (Cant.) a plug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OTkzNA==.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