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u
部首:刀
部首筆畫:2
總筆畫:5
筆順:撇折折橫橫
詳細釋義
讀chu時
①<動>割草。《漢書.趙充國傳》:“芻牧田中。”
②<名>牲口吃的草。《李愬雪夜入蔡州》:“民爭負薪芻助之。”
③<名>用草喂養的牲口。《史記.貨殖列傳序》:“口欲窮芻豢之味。”
【芻狗】古代束草為狗,供祭祀用,祭后棄掉。比喻輕賤無用的東西。《老子.五章》:“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
【芻豢】泛指牛羊犬豕之類的家畜。《莊子.齊物論》:“民食芻,麋鹿食薦。”也指供祭祀用的犧牲。《呂氏春秋.季冬》:“乃命同姓之國,供寢廟之芻。”
【芻蕘】1.割草打柴的人;草野之人。《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于芻。”2.謙辭。李白《與韓荊州書》:“若賜觀芻,請給紙筆,兼之書人,然后退掃閑軒,繕寫呈上。”
【芻議】猶“芻言”。草野之人的言論。常用作謙辭。王勃《上絳州上官司馬書》:“霸略近發于輿歌,皇圖不隔于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