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er
部首:而
部首筆畫:6
總筆畫:6
筆順:橫撇豎折豎豎
詳細釋義
讀er時
①<名>頰毛;胡須。《周禮.考工記》:“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而。”
②<代>通“爾”你,你的。《記王忠肅公翱事》:“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
③<動>通“如”。好像《察今》:“軍驚而壞都舍。”
④<連>1.表并列關系。《論積貯疏》:“茍粟多而財有余。”《捕蛇者說》:“黑質而白章。”2.表相承關系。《扁鵲見蔡桓公》:“扁鵲望桓侯而還走。”《石鐘山記》:“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于水上。”3.表示遞進關系。《勸學》:“君子愽學而日參省乎已。”《赤壁之戰》:“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4.表轉折關系。《殽之戰》:“吾見師出,而不見其入也。”《論積貯疏》:“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⒌表修飾關系。《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捕蛇者說》:“吾恂恂而起。”⒍表假設關系。《信陵君竊符救趙》:“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趙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馮婉貞》:“諸君而有意,瞻余馬首可也。”⒎表因果關系。《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赤壁之戰》:“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⒏表時間、方位、范圍的界限,相當于“以”。《祭妹文》:“今而后,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
⑤<助>表感嘆語氣,相當于“啊”“吧”。《論語.子罕》:“豈不爾思,室是遠而。”《論語.微子》:“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⑥詞綴,嵌在某些時間詞后面。《口技》:“俄而,百千人大呼。”《醉翁亭記》:“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