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风波(風波)fēng bō
(1).风浪。《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惊觉满床月,风波 江 上声。” 巴金 《家》十九:“船在水面流着,安稳而自然,不曾激起一点风波。”参见“ 风浪 ”。
(2).犹潮流。比喻变动的形势。《后汉书·冯衍传下》:“弃衡石而意量兮,随风波而飞扬。”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则庶几烛幽暗以天光,发国人之内曜,人各有己,不随风波,而 中国 亦以立。”
(3).比喻动荡不定或艰辛劳苦。《庄子·天地》:“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 成玄英 疏:“夫水性虽澄,逢风波起,我心不定,类彼波澜,故谓之风波之民也。” 宋 曾巩 《谢中书舍人表》:“於风波流落之餘,以蒲柳衰残之质,自循涯分,曷副恩荣。”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虽只四十来岁的人,然而世上的风波经得多了,看来却像五十出外。”
(4).比喻纠纷或乱子。 唐 鲍溶 《行路难》诗:“入宫见妒君不察,莫入此地生风波。” 明 高启 《南山有鸟》诗:“ 南山 有鸟北山罗,两地一失惊风波。”《西湖佳话·梅屿恨迹》:“妻子初容我娶,及至 小青 进门,便生许大风波,一駡就是三朝四夜,一打就到万紫千红,甚觉难堪。”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馀》:“然而辫子还有一场小风波,那就是 张勋 的‘复辟’。”
(5).指 风波亭 。滇剧《牛皋扯旨》:“‘莫须有’三字罪名无分晓,可怜他父子被害在 风波 。”参见“ 风波亭 ”。 ——《漢語大詞典》
(2).犹潮流。比喻变动的形势。《后汉书·冯衍传下》:“弃衡石而意量兮,随风波而飞扬。”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则庶几烛幽暗以天光,发国人之内曜,人各有己,不随风波,而 中国 亦以立。”
(3).比喻动荡不定或艰辛劳苦。《庄子·天地》:“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 成玄英 疏:“夫水性虽澄,逢风波起,我心不定,类彼波澜,故谓之风波之民也。” 宋 曾巩 《谢中书舍人表》:“於风波流落之餘,以蒲柳衰残之质,自循涯分,曷副恩荣。”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虽只四十来岁的人,然而世上的风波经得多了,看来却像五十出外。”
(4).比喻纠纷或乱子。 唐 鲍溶 《行路难》诗:“入宫见妒君不察,莫入此地生风波。” 明 高启 《南山有鸟》诗:“ 南山 有鸟北山罗,两地一失惊风波。”《西湖佳话·梅屿恨迹》:“妻子初容我娶,及至 小青 进门,便生许大风波,一駡就是三朝四夜,一打就到万紫千红,甚觉难堪。”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馀》:“然而辫子还有一场小风波,那就是 张勋 的‘复辟’。”
(5).指 风波亭 。滇剧《牛皋扯旨》:“‘莫须有’三字罪名无分晓,可怜他父子被害在 风波 。”参见“ 风波亭 ”。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代-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动-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 姓。如汉代有去卑。
桂水
南北朝 谢朓 将游湘水寻句溪诗 方寻桂水源,谒帝苍山垂。
唐 戴叔伦 柳花歌送客往桂阳 移家深入桂水源,种柳新成花更繁。
元 杨维桢 桂水五千里 其二 桂水五千里,潇湘雨气空。 ——《骈字类编》
唐 戴叔伦 柳花歌送客往桂阳 移家深入桂水源,种柳新成花更繁。
元 杨维桢 桂水五千里 其二 桂水五千里,潇湘雨气空。 ——《骈字类编》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形-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名-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离忧(離憂)lí yōu
(1).忧伤。《楚辞·九歌·山鬼》:“风颯颯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马茂元 注:“离忧,就是忧愁的意思。 楚 地方言。” 明 刘基 《感寓》诗之三:“稻粱日萧索,风雨徒离忧。” 明 陈子龙 《丙子九日中同客宴集》诗:“众芳满眼不忍醉,萧条日月徒离忧。”
(2).遭遇忧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 司马贞 索隐引 应劭 曰:“离,遭也。”《楚辞·刘向〈九叹·离世〉》:“哀僕夫之坎毒兮,屡离忧而逢患。” 王逸 注:“言己不自念惜身之放逐,诚哀僕御之夫,坎然恚恨,以数逢忧患,无已时也。”
(3).离别的忧思;离人的忧伤。 唐 杜甫 《长沙送李十一》诗:“ 李 杜 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仇兆鳌 注:“离忧,离别生忧也。” 宋 秦观 《江城子》词:“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金 元好问 《过皋州寄聂侯》诗:“别后故人应念我,一诗聊与话离忧。” ——《漢語大詞典》
(2).遭遇忧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 司马贞 索隐引 应劭 曰:“离,遭也。”《楚辞·刘向〈九叹·离世〉》:“哀僕夫之坎毒兮,屡离忧而逢患。” 王逸 注:“言己不自念惜身之放逐,诚哀僕御之夫,坎然恚恨,以数逢忧患,无已时也。”
(3).离别的忧思;离人的忧伤。 唐 杜甫 《长沙送李十一》诗:“ 李 杜 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仇兆鳌 注:“离忧,离别生忧也。” 宋 秦观 《江城子》词:“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金 元好问 《过皋州寄聂侯》诗:“别后故人应念我,一诗聊与话离忧。”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