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
- 端午词·内廷
- 奉和圣製元日
- 句
- 端午词·御阁
- 蝶恋花
- 破阵子
- 浣溪沙
- 鹊踏枝
- 清平乐
- 采桑子
- 菩萨蛮
- 凤衔杯
- 木兰花
- 望仙门
- 长生乐
- 少年游
- 渔家傲
- 诉衷情
- 雨中花
- 踏莎行
- 玉堂春
- 更漏子
- 酒泉子
- 相思儿令
- 迎春乐
- 拂霓裳
- 望汉月
- 谒金门
- 红窗听
- 殢人娇
- 秋蕊香
- 元日词其三·御阁
- 喜迁莺
- 连理枝
- 睿恩新
- 清平乐·春花秋草
- 瑞鹧鸪(咏红梅)
- 点绛唇
- 示张寺丞王校勘
- 金柅园
- 张太傅生日诗
- 正月十八夜
- 正月十九日京邑上元收灯日
- 中书即事
- 重阳夕内宿
- 竹醉日
- 煮茶
- 紫竹花
- 奉和圣制上元 其二
- 次韵和天章范待制上元从幸会灵观
- 转运度支得青州资政黄素书韩吏部伯夷颂许昌相以以诗跋尾遂为七言因而寄及谨用拙篇纪咏
- 奉和御制中和节
- 寄远
- 假中示判官张寺丞王校勘
- 次韵和史馆吕相公九日偶成
- 送凌侍郎归乡
- 棋盘石
- 石榴
- 咏上竿伎
- 上元
- 立春日词 其四 御阁
- 立春日词 其一 内廷
- 立春日词 其四 内廷
- 立春日词 其二 东宫阁
- 丁卯
- 元夕
- 上巳琼林苑宴二府同游池上即事口占 其二
- 端午词 其三 内廷
- 端午词 其一 御阁
- 端午词 其二 御阁
- 过华夫书屋
- 列子有力命王充论衡有命禄极言必定之致览之有感
- 金灯花 其一
- 次韵和致仕陈相公除夜
- 破阵子 其二
- 浣溪沙 其七
- 更漏子 其二
- 酒泉子 其二
- 望仙门 其一
- 望仙门 其二
- 秋蕊香 其一
- 玉堂春 其二
- 破阵子 春景
- 燕归梁 其一
- 连理枝 其一
- 渔家傲 其二
- 渔家傲 其四
- 渔家傲 其六
- 木兰花
- 木兰花
- 喜迁莺 其一
- 少年游 其二
- 撼庭秋
- 句 其十七
- 句 其十九
- 句 其二十一
- 句 其二十八
- 句 其四十四
- 句 其四十九
- 禁苑
- 九日北郡登高见寄
- 九日宴集和徐通判韵
- 九月八日游涡
-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 清商怨·关河愁思望处满
- 忆越州
- 破阵子·忆得去年今日
- 辛春日词·东宫阁
- 金灯花
- 元日词其三·内廷
- 上元日诣昭应宫分献凝命殿以宪职不预班独归
- 忆临川旧游
- 辛春日词·内廷
- 辛春日词·御阁
- 留题越州石氏山斋
- 送铅山周尉
- 奉和圣製立春日
- 上巳琼林苑宴二府同游池上即事口占
- 海棠
- 次韵和司空相公闰秋重九中书对菊
- 元日词其一·内廷
- 寒食游王氏城东园林因寄王虞部
- 秋蕊香·梅蕊雪残香瘦
- 上巳赐宴琼林与二府诸公游水心憩于西轩
- 巢父井
- 和宋子京召还学士院
- 赋得秋雨
- 次韵和参政陈给事寒食杜门感怀
- 奉和圣製上元
- 次韵谢借观五老图
- 癸酉岁元日中书致斋感事
- 和至日北园讌集
- 初秋宿直
- 麻姑山
- 奉和圣製上元夜
- 渔家傲·荷叶荷花相间斗
- 元日词其二·内廷
- 赠会稽道士
- 雪中
- 题东湖涵虚阁
- 玉堂春·後园春早
- 盂兰盆
- 建茶
- 牡丹
- 春阴
- 奉和圣製社日
- 滴滴金·梅花漏泄春消息
- 七夕
- 元日词其一·东宫阁
- 端午词·升王阁
- 和枢密侍郎因看海棠忆禁苑此花最盛
- 雨中花·剪翠妆红欲就
- 奉和圣製上巳日
- 和王校勘中夏东园
- 次韵和王校勘中秋月
- 和三兄除夜
- 端午词·东宫阁
- 吊苏哥
- 破阵子
- 蝶恋花
- 清平乐
- 木兰花
- 浣溪沙
- 破阵子
- 渔家傲
- 浣溪沙
- 木兰花
- 浣溪沙
- 渔家傲
- 诉衷情
- 蝶恋花
- 玉堂春
- 拂霓裳
- 渔家傲
- 木兰花
- 少年游
- 采桑子
- 浣溪沙
- 更漏子
- 菩萨蛮
- 句
- 蝶恋花
- 菩萨蛮
- 渔家傲
- 渔家傲
- 渔家傲
- 凤衔杯
- 采桑子
- 木兰花
- 中秋月
- 中秋月
- 殢人娇
- 殢人娇
- 喜迁莺
- 喜迁莺
- 采桑子(石竹)
- 喜迁莺
- 采桑子
- 红窗听
- 更漏子
- 瑞鹧鸪
- 望仙门
- 长生乐
- 蝶恋花
- 拂霓裳
- 菩萨蛮
- 渔家傲
- 渔家傲
- 渔家傲
- 诉衷情
- 相思儿令
- 玉楼春
- 浣溪沙
- 凤衔杯
- 少年游·重阳过後
- 望仙门·紫薇枝上露华浓
- 诉衷情(寿)
- 睿恩新
- 连理枝
- 滴滴金
- 燕归梁
- 安昌侯
- 八日菊
- 白云庵
- 丙寅中秋咏月
- 草
- 崇因寺
- 椿
- 次韵和参政陈给事寒食杜门感怀
- 次韵和史馆吕相公九日偶成
- 次韵和天章范待製上元從幸会灵观
- 次韵和致仕陈相公除夜
- 丁卯上元灯夕
- 丁卯上元灯夕
- 端午词·东宫阁
- 端午词·内廷
- 端午词·内廷
- 端午词·内廷
- 端午词·升王阁
- 端午词·御阁
- 端午词·御阁
- 端午词·御阁
- 句
- 句
- 石榴
- 句
- 句
- 七夕
- 句
- 棋盘石
- 句
- 西垣榴花
- 句
- 句
- 和宋子京召还学士院
- 句
- 句
- 句
- 句
- 社日戏题呈任副枢
- 奉和圣製除夜
- 句
- 句
- 壬午岁元日雪
- 句
- 上巳琼林苑宴二府同游池上即事口占
- 句
- 句
- 句
- 上巳赐宴琼林与二府诸公游水心憩于西轩
- 句
- 元日词其四·内廷
- 古瓦砚诗
- 句
- 句
- 句
- 奉和圣製上元
- 金凤花
- 句
- 元日词其二·御阁
- 辛春日词·内廷
- 辛春日词·东宫阁
- 题太祖庙
- 端午词·御阁
- 句
- 句
- 句
- 送董信州
- 句
- 奉和圣製立春日
- 句
- 句
- 句
- 奉和圣製冬至
- 浣溪沙
- 句
- 海棠
- 海棠
- 句
- 句
- 奉和圣製元日
- 立春祀太乙
- 殢人娇
- 句
- 句
- 寒食东城作
- 胡捣练
- 诉衷情
- 渔家傲·粉面啼红腰束素
- 海棠
- 秋蕊香
- 诉衷情
- 相思儿令
- 少年游
- 中秋月
- 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
- 木兰花·玉楼朱阁横金锁
- 诉衷情·海棠珠缀一重重
- 诉衷情·海棠珠缀一重重
- 浣溪沙·杨柳阴中驻彩旌
- 浣溪沙·杨柳阴中驻彩旌
-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 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 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 踏莎行·小径红稀
- 踏莎行·小径红稀
- 破阵子·春景
- 山亭柳·赠歌者
-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 清平乐·红笺小字
- 清平乐·红笺小字
-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 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 临江仙·资善堂中三十载
- 临江仙·资善堂中三十载
-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 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
-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 凤衔杯·留花不住怨花飞
- 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
- 踏莎行·细草愁烟
- 踏莎行·细草愁烟
- 更漏子·雪藏梅
- 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 浣溪沙·红蓼花香夹岸稠
- 浣溪沙·红蓼花香夹岸稠
- 玉楼春·春恨
- 诉衷情·青梅煮酒斗时新
- 燕归梁·双燕归飞绕画堂
- 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 踏莎行·碧海无波
- 踏莎行·碧海无波
- 少年游·重阳过后
- 喜迁莺·花不尽
- 踏莎行·祖席离歌
- 踏莎行·祖席离歌
- 送凌侍郎还宣州
- 送凌侍郎还宣州
- 清平乐
- 清平乐·金风细细
晏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合作,没有一首是“次韵”之作。这可见晏殊填词,纯为抒写自己的性情,不是为应酬而作(替歌女写作不是普通所谓“应酬”)。因为不是敷衍朋友,故有真性情。不象南宋时以词作为进身之阶或交友之贽,没有把词当作“敲门砖”,所以有好作品。
晏殊词中也没有如柳永、张先等人作品中的那种羁旅愁苦,这是由于他一生富贵,仕途坦荡决定的。
《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通考》载《临川集》30卷,皆不传。传者惟《珠玉词》3卷。汲古阁并为1卷,为《宋六十名家词》之首集,计词131首,清人辑有【晏文献遗文】收入【宋四人集】中。
年少德高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次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宦海沉浮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任光禄寺丞,他父亲去世,他回到临川(今江西抚州)服丧,服丧期未了就被召回任职,跟从皇上到太清官祭祀。皇上令他编修宝训,做了同判太常礼院。不久,母亲去世,他请求等服期结束后再任职。皇上没有允许。又被调任为太常寺丞,被提升为左正言、直史馆,做了升王府记室参军,掌书写笺。年中时,迁升为户部员外郎,做了太子舍人,不久又做了知制诰、判集贤院。过了很长时间,做了翰林学士,迁升为左庶子。皇上每次向晏殊询问事情,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皇上,皇上对他的谨慎严密很欣赏。乾兴元年(1022年),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
创办教育
天圣五年(1027年),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
扭转战局
明道元年(1032年),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第二年
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时值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并出兵陕西一带,而宋将屡屡败退。晏殊全面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从失利中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奏请仁宗后,办了四件加强军备的大事:撤消内臣监军,使军队统帅有权决定军中大事;召募、训练弓箭手,以备作战之用;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资助边关军饷;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由此,宋军很快平定了西夏的进犯。
晚年生活
庆历二年(1042年),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庆历四年(1044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孙甫、蔡襄弹劾,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60岁时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节度使(今陕西西安)。后调到河南府,官衔被转到兵部。至和元年(1054)六月,晏殊因病请求回京城医治,待病好以后,再出京任职,仁宗特意把他留下来,让他为自己讲经释义,让他五天到自己这里来一次,按宰相的规格对待他。过了一年,晏殊的病情加重了,仁宗想前去看他。晏殊知道后就立刻派人捎信给仁宗,信中说:“我老了又重病在身,不能做事了,不值得被陛下您担心了。”不久即于至和二年正月二十八日(1055年2月27日)去世。仁宗虽然亲自前去哀悼,但仍因没能在他卧病时来看望他感到遗憾,特地二天没有上朝。赠给晏殊司空(三公之一)兼侍中(官名,门下省长官)的官爵,赐谥号为“元献”,在碑文的首款篆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字。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为晏殊女婿,但殊举贤不避亲,晏殊为宰相时,富弼为枢密副使,后官拜宰相。
《珠玉词》中没有长调慢词,全是小令。由此也可知:一方面当时慢词尚未流行,晏殊笃守《花间》的成规;同时可见晏殊这些词大都是在酒席或寿筵上临时即景之作,不是仔细用心推敲出来的。其次,晏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和作。
晏殊词中也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如柳永、张先诸人的作品,这是由于他一生富贵,自然无愁苦之词,但他也并非全无悲戚,不过他所悲所戚的是人生中共有的“无可奈何”的共悲,而非个人为某事的小悲小痛,又因为他一生历任各级大官,纵有儿女之情也不能象柳永、秦观那样表达出来,所以他词中又似乎有一种潜伏的风情,不能倾泻出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