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黻
- 登用法西郭别城友
- 横浦十咏 其八 东坡祠
- 寄西弟六首
- 扫松
- 和帚斋见寄
- 讥刘秘监献佞固灶
- 寄冯贺州
- 和建小学韵呈赵求仁使君
- 和康节三诗·安分
- 和康节三诗·晨起
- 和康节三诗·听琴
- 和南涧叔见寄
- 和谭学士见寄
- 和题临赋
- 和薛仲止渔村杂诗十首
- 和姚正字用赵信庵韵题召星馆
- 和渔翁四绝
- 和张无垢胡澹庵二先生清江亭记
- 和赵寺丞札鹤吟
- 和赵友竹呈求仁使君
- 和叶正父见寄
- 和朱运筦郊行
- 横浦操
- 横浦十咏·宝界寺
- 横浦十咏·东坡祠
- 横浦十咏·二忠堂
- 横浦十咏·横浦
- 横浦十咏·解太尉墓
- 横浦十咏·六祖
- 横浦十咏·梅岭
- 横浦十咏·贤女
- 横浦十咏·湛泉
- 横浦十咏·周程三先生书院
- 横浦有感
- 淮上
- 还谭鸣玉北枝稿
- 皇恐滩
- 黄山楼
- 寄郭仙尉
- 寄解性存
- 寄菊庐舅氏
- 寄缪景文
- 寄社中
- 寄时天彝
- 寄寿二亲三首1
- 寄寿二亲三首2
- 寄寿二亲三首3
- 寄魏佥判
- 寄徐径畈吏部
- 寄徐子苍
- 寄友
- 寄与权器之二友
- 寄云峰饶安国
- 寄朱德卿
- 见东阁
- 饯傅理掾
- 饯湖南赵提举
- 饯李叔飞赴刘朔斋招
- 饯另郭帚斋游湘南
- 饯梅提刑
- 饯潘吴二察院去国五首
- 饯张都巡
- 閒步
- 焦溪茶
- 接家书
- 京邸思家
- 矻矻何所思
- 哭菊庐舅氏
- 哭艺堂汤先生
- 腊雪
- 腊月六日见雪
- 冷泉亭
- 立春
- 灵岩
- 六无吟
- 六友诗寄林景云留寿国林道初俞季渊·高友
- 六友诗寄林景云留寿国林道初俞季渊·节友
- 六友诗寄林景云留寿国林道初俞季渊·净友
- 六友诗寄林景云留寿国林道初俞季渊·静友
- 六友诗寄林景云留寿国林道初俞季渊·清友
- 六友诗寄林景云留寿国林道初俞季渊·直友
- 梅花
- 梅使君守横浦擒寇闵雨
- 暮春寄友
- 南山龙门
- 牛头庵次王九王宪使韵
- 偶得
- 偶书
- 偶作
- 飘零
- 平寇
- 前庑两学录罢职公堂求经明行修之士充员时蜀
- 钱塘观潮
- 秋心
- 仁静山房为孙君赋
- 三十一岁吟
- 剡县呈何视履
- 十六夜月
- 十月十三日
- 寿胡编校
- 寿赵使君计院求仁先生
- 戍妇吟
- 思弟
- 思亲
- 思西弟
- 四不吟
- 四十吟三首
- 四先生像赞·东莱吕成公
- 四先生像赞·晦庵朱文公
- 四先生像赞·南轩张宣公
- 四先生像赞·象山陆文安公
- 寺居
- 送茶
- 太玉洞吸琴
- 题花岩
- 题吟所
- 题禹庙
- 田家吟
- 听松
- 同俞季渊访王修斋遇雨次季渊韵
- 投赵玉堂使君
- 挽曹夫人
- 挽陈太传
- 挽妻母郑夫人
- 挽万竹西隐君
- 挽新昌俞夫人
- 挽杨砥轩录参
- 挽赵少卿
- 王宗臣赵处仁郑季克同游分得村字
- 苇航
- 畏虎行
- 闻陈正学理琴
- 问鼠
- 五穷吟
- 兀兀栖精庐
- 西湖
- 西际
- 溪上翁
- 喜刘主簿归
- 喜雨呈赵使君
- 夏夜
- 偕剡中诸友游明心寺
- 谢胡编校惠药医膝病遂以药名赋
- 谢惠笋
- 谢李叔飞惠酒
- 猩猩行
- 雪屋为吴梦蟾赋
- 砚
- 夜气
- 一舸
- 永春道中呈贾九
- 咏桂呈张贰车
- 咏月追和韩昌黎韵
- 用坡仙梅花十韵·爱梅
- 用坡仙梅花十韵·访梅
- 用坡仙梅花十韵·见梅
- 用坡仙梅花十韵·拟梅
- 用坡仙梅花十韵·愬梅
- 用坡仙梅花十韵·探梅
- 用坡仙梅花十韵·咏梅
- 用坡仙梅花十韵·友梅
- 用坡仙梅花十韵·遇梅
- 用坡仙梅花十韵·赞梅
- 用韵酬胡编校
- 用韵自述
- 游长渠石洞
- 游灵岩天竺
- 游太玉峰
- 又寄徐径畈吏部
- 迂拙
- 与李叔夔钱子云同游兴教寺约齐都巡
- 雨中和酬贾君宝
- 元夕
-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 和杜老人龙门寺诗题宝界东柱
- 和薛仲止渔村杂诗十首 其三
-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其十八
- 贵溪道中
- 同俞季渊访王脩斋遇雨次季渊韵
-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其一
- 追和渊明贫士诗七首 其五
- 追和渊明贫土诗七首
-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其十三
- 饮啄
-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 和渔翁四绝 其二
- 董孝子行
- 月
- 东皋
- 古兴和饶云峰韵
- 和陈大庾新建邑庠讲堂
- 斗山接待
- 和郭帚斋咏龟泉
- 赠五星术士
- 次何爱山喜雨韵
- 题江湖伟观
- 赋韦轩
- 和何明府爱莲诗
- 呈径畈徐左司
- 得弟书
- 风水
- 杜工部
- 饯潘吴二察院去国五首 其五
- 园翁
- 对月
- 东坡竹石
- 代寿徐意一参政
刘黻从他童年开始,就在家乡雁荡山僧舍读书求学,前后达二十多年之久。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考入太学。这时正当蒙古灾金面下,南宋朝这黑暗腐败,妖邪当道,忠良被贬。宋理宗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六月,台官丁大全诬逐右丞相董槐,刘黻,陈宜中等六人率领太学同舍坐优阙上书抨击丁大全,得罪了执政者,被遣送南安军安置。临走前,刘黻回家向母亲告别,他母亲不仅没有责怪他,相反地对他的忠勇行为频加勉励。她说:“做人臣的就是要忠直不怕死。为国尽忠直谏而获罪,这是没有什么可怕的,你就快去吧!”母亲的话温暖了他的心,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和安慰!
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十月,丁大全因罪罢免后,刘黻回到了太学。不久,待御史陈垓诬劾程许,右正言蔡荣诬劾黄之纯。刘黻面对忠良去位,忧愤不平,再次率领太学同上书理宗皇帝,揭露陈,蔡罪恶,并指出当今是“软媚者全身,鲠直者去国”,为忠良伸张正义。以后,他还在《谏游幸疏》中,思古抚今,以历史经验教训,劝理宗皇帝忧勤治国,不要逸乐丧志。他在《论内降恩泽》中,劝阻皇帝妄加赏赐。甚至还提出了:“天下的事应当与天下的人共有,共同治理;不要以为是皇帝个人私有就可以为所欲为的啊!”他的这些忠鲠之言,不仅没有被采纳,相反因为他直接触犯了当时宰相贾似道,遭到了压抑和排挤。
后来,刘黻由昭庆军节度掌书记,升监察御史,累官至吏,工部尚书。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刘黻因母亲病故返回乡里持孝。这时国事愈非,继裹,樊失守,元伯颜率军攻下鄂州,沿江东下,贾似道在群情呼吁下,被迫出兵,但又无心抵抗,败退扬州,江上全面溃师,南宋水陆军主力丧失殆尽。贾似道去位并死在贬斥途中,温州人陈宜中为宰相。这时已势如累卵,陈宜中无法挽回败局。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二月国都临安陷落。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到拥立益王瘴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禹为副元帅。同年五月移帅府至福州。立赵瘴为端宗,改元景炎。就是这危难之秋,刘黻毅然离家奔赴国难,来到福州共谋救国。陈宜中任左丞相,刘黻,陈文龙为参加政事,张世杰为枢密副使,重振抗元之师。可是形势急剧恶化,同年十一月温州失守,元军直逼福建,益王在陈宜中等扶护下渡海逃至广东潮州,刘黻随军到了罗浮(今广东省增城县境内),不幸患病去世,终年六十岁。夫人林氏得知消息后,见国事已非,为保全名节,携带家人投海为国殉难,可谓全家忠烈!
刘黻著有《谏坡奏牍》,《薇坦制稿》,《经惟纳献》诸书,他航海时随身携带,不幸于途中散失不存。刘黻亡故后,他的弟弟应奎裒集诗文残稿编为《蒙川遗稿》十卷,现只存传四卷,只是蒙川著作中很少的一部分了,刘黻的诗文淳泊奋励,寄意深远,深深表达了一个爱国者的思想情感。
刘黻生长在南宋末危难之秋,早在太学读书时就伏阙上书抨击权奸,屡遭贬斥压抑;尤其是在国都陷落败亡之时,毅然奔赴国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存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了一个爱国者的忠勇。他是温州历史上令人敬仰和怀念的人物,现如今,乐清县西联乡左原岭头还有刘黻的衣冠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