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
- 对雪
- 同子重晚步过竹堂
- 简陈以可
- 题画
- 送柯奇纯主事归莆阳
- 送石斋太傅致仕还蜀 其二
- 寒夜
- 岁莫斋居即事
- 人日昌国西斋小集
- 乞猫
- 吊伪周故址(戊午)
- 崇义院杂题
- 暮春斋居
- 初夏次韵答石田先生
- 十月
- 丙辰岁除
- 初夏遣兴
- 为陈子复画扇戏题
- 清明日陈淳过访
- 上巳前一日与陈以可泛舟游伏龙山
- 夏日饮以可池亭
- 春日舟行
- 与次明宿昆山舟中次明诵其近作因次韵
- 雪夜郑太吉送慧山泉
- 是夜酌泉试宜兴吴大本所奇茶
- 余每至陈氏辄终日奄留厅事高明颇妨偃息以可
- 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
- 寄陈以可乞米
- 答钱孔周
- 答陈道复
- 郭西闲泛
- 月夜登阊门西虹桥与子重同赋
- 宿相城有怀石田先生
- 陈道通见和再答
- 答陈道济
- 答伍君求
- 答吴次明
- 杨仪部君谦纂述之余颇修静业瞻对无由怅然成
- 夏意
- 上巳日独行溪上有怀九逵
- 晚雨饮子重园亭
- 赋得野亭秋兴
- 沧浪池上
- 过吴文定公东庄
- 陪蒲涧诸公游石湖
- 与王钦佩顾华玉夜话
- 宿江浦有怀定山先生
- 次韵履仁春江即事
- 新秋
- 履仁独留治平寒夜有怀
- 立春日迟道复不至
- 采莲图
- 秋兴
- 翰林斋宿
- 游西苑
- 秋日再经西苑
- 雨中放朝出左掖
- 除夕
- 春归
- 新夏
- 谷日早起
- 春日斋居漫兴(二首)
- 暮春(二首)
- 夏日睡起
- 伏日
- 虎丘登阁
- 题画(三首)
- 燕中题画
- 题画兰
- 故园
- 东葛城夜发
- 暮春斋居即事 其一
- 暮春斋居即事 其二
- 王婆墩次杨仪部韵
- 江船对月效乐天何处难忘酒
- 春日閒咏
- 对雨
- 独坐
- 夜坐
- 不寐
- 新寒
- 次韵孙太初秋夜汎月之作
- 过孙文贵不在对庭中新竹
- 东禅寺
- 石湖作
- 追和钱舜举山居韵
- 病中辱履仁过访 其一
- 病中辱履仁过访 其二
- 张明远索画久而未成岁暮阴寒雪霰将集斋居无聊为写溪山欲雪图并赋短句
- 承天寺中隐堂
- 雨中杂述 其一
- 雨中杂述 其二
- 雨中杂述 其三
- 雨中杂述 其四
- 岁暮閒居
- 南楼 其一
- 南楼 其二
- 新年
- 登上方
- 虎丘千顷云阁
- 赋瓶梅
- 赋盆兰
- 病中 其一
- 病中 其二
- 病中 其三
- 病中 其四
- 雨宿武城追和先温州夜宿武城二首 其一
- 雨宿武城追和先温州夜宿武城二首 其二
- 紫气
- 颁历
- 旅怀
- 野行因过废寺
- 才伯过访
- 对酒
- 观书
- 煮茶
- 晏起
- 梁溪道中夜行
- 四月 其一
- 四月 其二
- 五月
- 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逅朱尧民钱孔周登天平饮白云亭次第得诗三首 其一
- 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逅朱尧民钱孔周登天平饮白云亭次第得诗三首 其二
- 春日斋居漫兴二首 其一
- 暮春二首 其一
- 题山城图
- 甲寅二月廿一日宿常熟城外
- 至定山辱庄先生赠诗次韵奉荅
- 简子畏
- 乙卯除夕
- 暮春
- 灵岩山绝顶望太湖
- 读于肃悯旌功录有感 其一
- 读于肃悯旌功录有感 其二
- 因读旌功录有感徐武功事
- 冬夜读书
- 秋夜不寐有怀钱二孔周
- 咏文信国事四首 其一
- 咏文信国事四首 其二
- 咏文信国事四首 其三
- 咏文信国事四首 其四
- 厓山大忠祠 其一
- 厓山大忠祠 其二
- 厓山大忠祠 其三
- 厓山大忠祠 其四
- 雪后
- 与邢丽文登葑门城楼
- 夜坐闻雨有怀子畏次韵奉简
- 岁暮斋居即事 其二
- 洞庭东山诗七首 其一 太湖
- 洞庭东山诗七首 其二 百街岭
- 洞庭东山诗七首 其三 宿静观楼
- 洞庭东山诗七首 其四 游能仁弥勒
- 洞庭东山诗七首 其五 宿灵源寺
- 洞庭东山诗七首 其六 翠峰寺
- 洞庭东山诗七首 其七 游洞庭将归再赋
-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 其一 自胥口入太湖
-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 其二 缥缈峰
-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 其三 下缥缈峰小憩西湖寺
-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 其四 经桃花坞
-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 其五 左神洞
-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 其六 左神道中
-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 其七 谒毛公坛雨不果行
-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 其八 游资庆寺
-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 其一
-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 其二
-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 其三
-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 其四
-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 其五
-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 其六
-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 其七
-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 其八
-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 其九
-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 其十
- 金山寺待月
- 金陵客楼与陈淳夜话
- 立春日病起
- 人日停云馆小集
- 答彭寅之见赠
- 春寒
- 咏次明
- 咏孔周
- 咏寅之
- 咏丽文
- 咏叔英
- 咏嗣业
- 夏日雨后书事
- 次韵答希哲见怀兼乞草书
- 三月廿二日家兄解事还家夜话有感
- 谢永嘉赵君泽寄兰
- 丹阳道中次王直夫韵
- 金陵咏怀
- 秋日过竹堂
- 元日饮王汉章小楼
- 鸡鸣山金陵胜处往岁盖屡游之未有作也偶阅九逵凭虚阁记追赋
- 元日试笔
- 人日立春
- 怀次明
- 梨花
- 汛湖
- 阻冰潞河简同行黄太史才伯
- 北江宪副自越州访余吴门饮于杜氏明远楼
- 新晴
- 陈氏池亭纳凉
- 游幻住庵
- 赋得庐山送卢师陈
- 儿子晬日口占二绝句 其一
- 癸丑元旦
- 登楼
- 小斋盆兰一干数花山谷所谓蕙也初秋抽数干芳馥可爱因与次明道复赏而赋之
- 七月六日喜雨
- 天界寺
- 九日期九逵不至独与子重游东禅作诗寄怀兼简社中诸友
- 题虢国夫人夜游图
- 西苑诗十首 其四 承光殿
- 潇湘八景 其二 洞庭秋月
-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十首 其三
- 春兴二首 其一
- 方方壶画 其一
- 过扬州登平山堂二首 其一
- 寄宜兴杭道卿
- 某比以笔劄逋缓应酬为劳且闻有露章荐留者才伯贻诗见戏辄亦用韵解嘲 其二
- 泊鲁桥次九逵韵
- 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 其七
- 赐长寿綵缕
- 奉天殿早朝二首 其二
- 扬州道中次九逵韵 其一
- 除夕二首 其二
- 游西山诗十二首 其四 香山历九折坂至弘光寺
- 画牡丹
- 金陵中秋
- 次韵荅子重东城见怀之作
- 送春
- 兴隆寺致斋
- 道复西斋偶成
- 舟中望金山
- 送乔冢宰致仕还太原二首 其二
- 先友诗八首 其七 参议王公徽
- 过吉祥寺追和故友刘协中遗诗 其一
- 徐州清明
- 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 其六
- 先友诗八首 其二 参政陆公容
- 八月十六夜对月
- 游西山诗十二首 其五 碧云寺
- 辛亥除夕守岁
- 新秋夜坐
- 题国用汗漫游卷
- 除夕 其一
- 春闺
- 某比以笔劄逋缓应酬为劳且闻有露章荐留者才伯贻诗见戏辄亦用韵解嘲 其三
- 何蓑衣故迹
- 客赠闽兰秋来忽发两丛清香可爱
- 题画 其一
- 题画六首 其四
- 病中怀吴中诸寺七首 其五 天王寺寄南洲
- 上巳日石湖小集
- 朔风
- 九日与彦明登雨花台
- 张夏山挽词 其五
- 实录成赐燕礼部
- 闰正月十一日游玄妙观历诸道院晚登露台乘月而归次第得诗七首 其五
- 先大父常有宿汶上之作今日次开河盖汶上地也舟中阅先集敬次其韵
- 题画 其五
- 张夏山挽词 其二
- 素发
- 送袁裕春佥宪之建宁
- 庭前蜀葵
- 送石斋太傅致仕还蜀 其一
- 岁暮雪晴山斋肆目偶阅谢皋羽诗穷冬疑有雨一雪却成晴喜其精妙因衍为韵赋小诗十章 其九
- 寄何叔毗礼部
- 崇义院杂题 其七
- 题画六首 其三
- 题吴雪洲磨厓神异卷
- 已而复取古梅一枝映带瓶中转益妍美 其二
- 雪夜宿楞伽寺 其一
- 金陵客怀 其二
- 题画 其三
- 钜野次九逵韵
- 早起
- 石湖
- 送蔡巨源参政
- 中秋日晚雨忽霁与诸友看月
- 无锡道中遇雪夜泊望亭 其一
- 题高房山横轴
- 张夏山挽词 其七
- 题画二首 其二
- 题画三首 其一
- 岁暮雪晴山斋肆目偶阅谢皋羽诗穷冬疑有雨一雪却成晴喜其精妙因衍为韵赋小诗十章 其八
- 题画 其六
- 千叶梅与方山人同赋
- 次韵荅张西峰少参
- 春晓曲
- 南楼
- 病起秋怀 其一
- 甲戌岁朝明日立春东坡元日诗有土牛明日莫辞春之句因以为韵赋七诗 其六
- 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 其一
- 游西山诗十二首 其十 功德寺
- 画鹊
- 张夏山挽词 其八
- 卜算子
- 煎茶诗赠履约
- 有怀刘协中
- 送唐御史应韶应天府丞
- 游西山诗十二首 其十二 西湖
- 结草庵僧相邀阻雨不行
- 邵二泉司徒以惠山泉饷白岩先生适吴宗伯宁庵寄阳羡茶亦至白岩烹以饮客命余赋诗
- 丁未九日与履约诸君同泛石湖就登上方
- 题画 其七
- 题沈氏所藏石田临小米大姚江图
- 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 其九
- 湛甘泉兵书以诗招游衡山奉荅
- 题养逸图 其二
- 送何元朗南京孔目
- 张夏山挽词 其十
- 惊寒
- 晚泊杨庄
- 忆昔四首次陈鲁南韵 其四
- 腊日赐燕
- 十月五日出城暮归门阖留宿南濠王氏楼与履约昆仲夜话有作
- 西苑诗十首 其二 太液池
- 观驾幸文华听讲
- 二月廿六日游天池诸山
- 题庐山图
- 行色
-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十首 其八
- 九日汎石湖
- 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 其四
- 送陆举之
- 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 其五
- 李少宰杭中丞刘柴二光禄置酒
- 遣怀
- 元日书事效刘后村 其一
- 盛斯显南京司封
- 游西山诗十二首 其三 来青轩
- 即事 其三
- 秋夜怀昌国 其二
- 游西山诗十二首 其一 早出阜城马上作
- 十日游治平寺再叠前韵
- 题渔隐图四首 其四 冬
- 题画 其四
- 送王承恩侍讲参政四川
- 閒兴 其三
- 丁巳除夕
- 西苑诗十首 其十 平台
- 扬州
- 岁暮雪晴山斋肆目偶阅谢皋羽诗穷冬疑有雨一雪却成晴喜其精妙因衍为韵赋小诗十章 其五
- 王氏溪楼
- 乙卯元旦
- 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 其八
- 即事 其四
- 初归检理停云馆有感
- 恭候大驾还自南郊
- 秋夜
- 游西山诗十二首 其十一 玉泉亭
- 题画 其二
- 东禅寺与蔡九逵同赋
- 风入松
- 元日承天寺访孙山人 其二
- 再次宿任城韵
- 岁暮雪晴山斋肆目偶阅谢皋羽诗穷冬疑有雨一雪却成晴喜其精妙因衍为韵赋小诗十章 其二
- 再赐银币
- 郁裕州忠节诗
-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 其二
- 崇义院杂题 其九
- 题画六首 其二
- 闰正月十一日游玄妙观历诸道院晚登露台乘月而归次第得诗七首 其七
- 庆成宴
- 寄许仲贻
- 渡江
- 进春朝贺
- 春日怀子重履约履仁 其二
- 壬子岁除
- 书昌国忆母诗后 其一
- 玉兰花
- 病起秋怀 其二
- 庚辰除夕西斋独坐阅壁间王孟端画竹自题洪武丁丒岁除夜作抵今一百二十四除夕矣感而有作
- 寂夜一首效子建
- 题太白像
-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 其六
- 闰正月十一日游玄妙观历诸道院晚登露台乘月而归次第得诗七首 其三
- 桃源图
- 自华亭还吴夜泊碛礇
- 余为黄应龙先生作小画久而未诗黄既自题其端复徵拙作漫赋数语画作于弘治丙辰讵今正德辛未十有六年矣
- 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 其十
- 元日书事效刘后村 其二
- 送何少宰左迁南京工侍二首 其一
- 次韵荅徐子容学士见怀三首 其一
- 题画送钱德夫南还
-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 其十二
- 大雪不出偶成八韵自斋中所见外皆禁不犯
- 忆昔四首次陈鲁南韵 其一
- 閒兴 其四
- 姚太仆思永致仕进秩光禄少卿
- 题画六首 其六
- 秋日同杜允胜汤子重游东禅次子重韵
- 履仁独留治平寒夜有怀二首 其二
- 福寿院残碑
- 九日閒居用渊明韵
- 五月十三夜与子重履约履仁石湖行春桥看月
- 次韵荅唐云卿礼部二首 其一
- 阻风宿九里湖
- 过张秋追怀武功先生遗迹
- 送冢宰朱玉峰之南京 其一
- 题兰
- 秋日西斋
- 忆昔四首次陈鲁南韵 其三
- 游醉翁亭不果寄滁州故人
- 送陈良会御史左迁合浦丞
- 崇义院杂题 其八
- 处州刘学谕敔乃刘龙洲远孙便道拜龙洲墓于昆山作诗送之
- 潇湘八景 其三 远浦归帆
- 游西山诗十二首 其二 登香山
- 次韵荅徐子容学士见怀三首 其三
- 与林志道兵部宿碧峰寺
- 晚意
- 病中怀吴中诸寺七首 其二 竹堂寺寄无尽
- 与宜兴吴祖贻夜话有作就简李宗渊杭道卿吴克学
- 景德寺
- 书吾尹扇 其一
- 丙辰除夕
- 闰正月十一日游玄妙观历诸道院晚登露台乘月而归次第得诗七首 其二
- 岁暮雪晴山斋肆目偶阅谢皋羽诗穷冬疑有雨一雪却成晴喜其精妙因衍为韵赋小诗十章 其三
- 题画三首 其三
- 竹堂
- 夏日同次明履仁治平寺纳凉 其二
- 满江红
- 与许彦明夜话有怀王钦佩赋寄
- 送赵丽卿 其一
- 春雨漫兴
- 忆城西夜游寄履约兄弟
- 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 其二
- 送钱元抑会试
- 赋王氏瓶中水仙 其一
- 九日娄门胜感寺
- 腊日与才伯小酌追怀去腊午门赐燕
- 画乌
- 送族弟彦端还衡山
- 九逵期人日会城中既而不至作诗见怀奉荅
- 漕湖一名蠡湖相传范蠡所开或谓通漕运而设癸酉秋八月十有七日同钱元抑陈道复顾朝镇朝楚夜汎有作
- 怀石湖寄吴中诸友
- 夏日閒居
- 南乡子
- 九月二十八夜梦中作
- 卢龙观
- 西苑诗十首 其三 璚华岛
- 送胡承之少卿左迁潞州倅
- 怀九逵
- 梨花山鹧
- 奉天殿早朝二首 其一
- 先友诗八首 其五 礼侍谢公铎
- 道复西斋古石
- 郊台寓目
- 人日直夫东园小集
- 西苑诗十首 其六 芭蕉园
- 春日怀子重履约履仁 其一
- 雪景
- 潇湘八景 其八 江天暮雪
- 西苑诗十首 其五 龙舟浦
- 送陈尚书南京工部
- 春日
- 崇义院杂题 其四
- 赋王氏瓶中水仙 其二
- 午门朝见
- 五月雨晴书事 其二
- 病中怀吴中诸寺七首 其四 马禅寺寄明祥
- 实录成蒙恩赐袭衣银币
-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 其一
- 送冢宰朱玉峰之南京 其二
- 已而复取古梅一枝映带瓶中转益妍美 其一
- 贺东畬钱先生搆别墅
- 暮春雨后陈以钧邀游石湖遂登治平
- 吴隐之画像 其二
- 题渔隐图四首 其一 春
- 元旦书事
- 崇义院杂题 其六
- 閒兴 其一
- 荅唐子畏梦余见寄之作
- 送赵丽卿 其三
- 潇湘八景 其六 渔村夕照
- 送乔冢宰致仕还太原二首 其一
- 秋兴 其一
- 致仕出京言怀 其二
- 过吉祥寺追和故友刘协中遗诗 其二
- 晚晴
- 寿方矫亭
- 风入松 行春桥望月
- 咏庭前丛菊
- 静隐
-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 其九
- 先友诗八首 其八 太常吕公㦂
- 期陈淳不至
- 先友诗八首 其四 文定吴公宽
- 失解东归口占
- 与逵甫燕坐小斋为写竹石
- 九日城西小集
- 禁中芍药
- 月夜葛氏墓饮酒与子重履仁同赋二首 其一
- 病中怀吴中诸寺七首 其七 昭庆寺寄守山
- 简履仁
- 岁暮雪晴山斋肆目偶阅谢皋羽诗穷冬疑有雨一雪却成晴喜其精妙因衍为韵赋小诗十章 其十
- 三月既望同吴次明蔡九逵陈道复汤子重王履约履仁汎舟石湖遂登治平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为韵分得朗字
- 崇义院杂题 其一
- 甲戌岁朝明日立春东坡元日诗有土牛明日莫辞春之句因以为韵赋七诗 其二
- 方方壶画 其二
- 送彭赴嘉兴训导 其一
- 钱氏池上芙蓉
书画风格
文徵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
文徵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文徵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上评论说:“待诏(文征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书《千字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也。”
文徵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气势,却具晋唐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形成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绘画流派。
绘画艺术
初期作品
文徵明从小开始就学习了各项艺术。相传吴宽为其父亲守丧而停留在故乡苏州的时候,文徵明曾就近从他学习古典的艺术。这是九岁时,一四七八年的事。十年后的一四八八年又随李应祯学书法,翌年一四八九,二十岁的时候藉着沈周的摹本习画。了种种画风,文征明一方面吸收理解,一方面创造出自己的方法。他由沈周身上学得了被沈周称为绘画上唯一能传授的“意匠”。所谓“意匠”,换句话说是指沈周对场景的构造能力,或许还正确些。沈周晚年的作品《落花图》和几乎同时期一五0七年的文征明初期作品《雨余春树图》作比较,在形式、笔致和主题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但两者同属于青绿山水,其基本构图上的类似点应可被注意到。这一点在文徵明截取山坡的角度更明显。从前景看过去,可看出二者的基本型态:坡顶变成平形的小山的,呈现一片无际的平淡和宁静;石头由各个圆形结成带状分布参差。这些都交互搭配色彩:丘陵上部用淡绿色,侧面涂上暖暖的黄褐色,石头或是青色的,或是青绿色的。各个形状虽都是独立的个体,却彼此紧紧地结合着。使用了这两种“像”,文征明在自己画中设计了一连串的“区域画面”。这一个“区域画面”从右到左,从左到上,又从右折回,最后到达最顶部。在这部分,随着两侧远处灰色的山,成为全图的核心;同时,有平顶的山,距离变远了,连带地也看出形状有所变化。留白部分的抑制感觉把依据这两个主题而使用的技巧作更一层的肯定。
从构图上来看,沈周在落花图里,形态和空间的处理仍是如此的。平滑而明确的轮廓画成的小的(斜面用暖色调,顶部则涂上青色)、和经过选择而画的图形岩石,然后是山崖模样的士坡,这幅图就完成了。岩石和土坡是青色和绿色的。与文征明的情形相同:使各种材料的效果都发挥出来;根据经过计算的速率,从画卷开头的右下方移升上去到中间,连及左边的远景,空间的表现是不可或缺的。谨慎地点上去的“点”更加强了画面的动感。
在其初期的作品,可以看见其纤细而精密记忆及有力的组织能力的表现方法。用普通线条的细心描写,不但很精致,一旦使用模糊的效果,在微妙的灰色部分就会生动起来。浓墨通常只作重点式地使用,色彩也就淡多了。这么做的结果,根据画册中的《风雨孤舟图》或米芾风格的《春山烟树图》,就要被归入宋末绘画的样式。然而在同时,这图甚至连《雨余春树图》使用青绿色的古风或《溪山深雪图》的雪景技巧都谈不上。当时活跃于苏州的画家们,尤其是承教于沈周的弟子,封元代大家都有相当的敬慕之意。《仿王蒙山水图》是文征明透过其生活体验,所做的一连串相同主题的作品中最早的一幅。在《东林避暑图》中——稍稍大胆地使用沈周的风格——可以看出倪瓒的格调。在纤细的小品《秋山图》里也可看到吴镇的影子;现存于上海的《天平纪游图》(1508年),即是用黄公望的格调。这么一来,拿沈周画的名胜的正面图与现代的摄影对照来看,文征明转而倾向元人的风格,可更清楚地查证到。又《听泉图》里的敏锐和简洁,以及简拙的古风,都比较接近赵孟頫的风格。
后期作品
一五二三年以后,停留于北京的四年期间,文徵明并不幸运。在这短暂担任公职的期间,没有留下值得一提的作品。由于繁琐的公务缠身,加上官场并不得志,而无法激起创作意愿及培养优秀的技法。这时期被认为最优秀的作品,在技法上也没有值得一提的。画里的诗暗示了对江南的憧憬,这应该是唯一一次在一五二七年春天回乡省亲的时候,由于顿时的解放感而心中百感交集的作品。一五三〇年的作品洋溢着自信,被压抑的才能一下子迸绽开来。
这十年间作品的光彩,不仅是文徵明职业性的名人艺术而已,更反映了他初获苏州画坛指导者的自信,同时也因提拉了多位年轻画家和朋友,而以.老师的身分受到仰慕。文徵明的处世之法是竭诚地尊敬那些以自身遭遇作素材的宋元大画家们,而他也以新的肯定态度对待当代的画家。他清楚地自觉自己的能力,这使得文征明能独创出生气活现的作品,谁也无法模仿。
在文徵明的作品里,光辉的形象不断地出现。一道沁凉的瀑布由岩石中从天而下,长卷的士方满横平的黑枪树枝,和冬景山水的白雪强烈对照的景物,以及断崖、连峰、谷涧、村落、结冰的河,冬天往返穿梭的旅人。打破这个单调性的是,尚未坚固的湖面冰被推移所发出的尖锐声音,行旅者如火般赤红的外套和赤色的树叶抽芽所呈现的生命的律动。他也未曾遗忘微小的束西。故宫所藏的两幅画中,锯齿状的芙蓉叶在画册中寂静地漂着,画起竹来,朱竹墨竹表现得同样卓然坚瘦。相同地,故宫所藏的一五三五年王蒙的作品中,高峭险峻的山也在这里得到新式的神采。文征明不畏使用减笔之体,这是为寄望于更永久的世界,而使用了意识较弱的古朴风格。恰似某种感性的激情似的。这样的繁杂性,在他描写与旧友别离的《停云馆言别图》中也可看到。文人画的基本观念是不夸耀用笔的“巧”。在乍见看似笨拙的表明之下,才是其真正隐藏价值的地方。一四九四年,沈周放弃了以前对画的对象体及自己艺术手段所秉持的理念,正是由于了解了这件事。然而对照地来看,只有文征明一人——特别是在一五〇三年——是完全隐藏技巧而作画的文人画家。在他笔下所完成的艺术作品,其光芒是无法形容。
文徵明的画中也有重要的跋文。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五三三年的《花卉册》是被窗外盛开的花所感动时的杰作,它的界边处理法与沈周的《写生册》相类似。可以想见这幅画册是多么忠于古法。同样的,在故宫所藏的一五三八年的《墨竹册》,是追随某位画家,吸收他的画风参改而作。但根据他的技巧和独创性,不能说他只求极为逼真便算了事。他自己也不这样想。《花卉册》、《墨竹册》两画册的后跋中,叙述他与画的关系,也就是对作画时的切望和兴奋,感动的一刹那和冲动。安·克拉普对文徵明的心境,简要地说是“被合理的思想和被鼓舞着的感受性所分断着”。文氏自己也在《花卉册》后这样说:“拿起笔时所意识到的只有冲涌而上的美感。”
一五四〇年反映了他更一层的复杂,很显然地他失去了原有刺眼的锋芒。一来由于他变稳重了,二来是更加奔放地、公然地表现感情。耀眼的格调因为某种微妙的目的而被取代了。画中大半部分的稳健性来自他重新对宋画空间的体认。特别是这个认识唯有通过李成的传统手法才领悟得到。沿着曲迥河流而下的茂密树林,把我们引入到《仿李成寒林图》《寒林待雪图》两幅图里的静寂世界。另有对照性的《江南春图》的梦幻色彩,在构图上令人联想到元代的倪瓒。然而,使画面谐调美更醒目,使画中所呈现的宁静梦境更具体的东西,可以说是在树后面那一叶文人之舟,以及为了表现远山距离而渐渐后退的空间处理手法。所隐藏的东西是广为人知但不违背其稳健之画风的形态。通过文字的叙述,文徵明的感情如排山倒海之势溢涌而出。这是这十年中的后二年、一五四八——四九的情况,文徵明创造最杰出作品的时期。这种表现——由他的谨慎落笔好像与这种意志相反——不由得地被孕育而生的自然所感动。在《仿赵伯骕后赤壁图》的卷末处到顶点的部分可看出这一点。高险的台地,斜峭的悬崖,被风吹弯的树木、急流和飘浮漂的云。和上述的图同一年所作,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引用吴镇的水墨样式的图《溪山高逸图卷》。画面形式当然不同,是在绢本上所绘的一种纯粹用水墨表现的关怀之情,这是其共通点。而文征明对历史的真挚态度即使到了年老以后也没有变得暧昧。元代“平淡”的画风是以十世纪的格调中所蕴含的丰富立体感作为其对象接下来的阶段,被预期到的是——说是历史性的自然演进或许更合适,一五五二年的《赤壁胜游图》中稳健的表现。这幅画中恐怕没有由广大的空白所带来的沉寂之气。另外加同他晚年所写的字之大部分的情形,用笔没有丝毫的犹豫,正确地把握了古代理想性的画题,表现了继承文征明和苏州画派特有的洗练格调。
正因为由惜墨如金和平板的意匠而产生的吴镇的画的单纯性,文徵明最后的作品明显地看出来正迎合这种口味。《前赤壁舟游图》是有年代记载的作品中最晚的一幅,当时文征明八十九岁。
九十岁,文徵明作诗迎接新年,下一个月的二十日,在写完朋友的墓碑铭之后,把笔搁在一旁,静静地结束了他的一生。
所以故宫博物院的《古木寒泉图》恐怕是表现这种强烈紧迫感的最好作品。松、杉的枝像被折弯似的,草好像被压扁地长着,千丈高的崖,和垂直而下的瀑布,这些景物都被挤在左右毫无余地的狭窄画面上。
文徵明生命的最后十年间,一五五〇年代所作的,现藏于故宫的《古木寒泉图》也使用同样的狭长画面形式,在此,远方的树林直逼太阳,树木向着光却不见得笔直的姿态,歪歪斜斜的,顺应着他对这世界特有的主张——苦战而脆弱的层层山峰。
这作品是文徵明八十岁时所绘,当中也可看出他晚年对衰老最后的抵抗。比如,形状都覆盖着老迈而硬厚的外壳、只能说是任由生命沉默的无奈。果真如此的话,在稍后所绘的《古柏图》、《古木寒泉图》中,以送别时那深邃寂静而且更安稳的晚年人生作为主题。这从文徵明把自己的思想用极淡的水墨作微妙的变化所呈现的风格中来看,可肯定其中一部分。若更明确地来说,是因为枯木、岩石和山水的表现,不问及他的周围和背景,集中在近乎空荡的平稳的空间之中的缘故吧。文征明的艺术不单纯地在形态上保留葛藤而已,他已达到所谓“自然界经常充满真实”,“完全的物象是被空间环绕而生的”的思想境界了。从这里,广博的哲学在中国一直被保存了下来。
文徵明到临死之前仍是精力充沛的画家,他晚年作品和思考性的作品多广传于世。由于在表面上,不能强烈感觉到其共通的个性,很多作品都被断定为他的真迹,加上当时他已是苏州画坛的长老,弟子和模仿者就理所当然地增加了。他的画风更是万人共有的财产。我们只能过滤出没有疑问的真迹,才能确切表示为文征明的作品。
这些作品中有一幅根容易令人联想到董源、巨然的风格:《仿董巨山水图》。他在这幅画中表现了堂堂的安定感,坚毅挺拔连绵的山峰,笔直延伸的树干,以不单调垂直地往复用笔,表现着斜陡的尖峭地形。如此一来完全地依照自己的喜好,以纵长的画面形式更强调着。所以在此,我们可知要脱离传统所具有的安定性是不可能的。诚如形容李成那样,再度确认十世纪之大作家不可动摇的重要性。
书法艺术
文徵明于书法则是博习专精的典范。
文徵明的小楷造诣最高。主要师法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以及钟繇《宣示》,王献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
文徵明小楷《真赏斋铭有叙》》的主要内容包括:书法作为我国文化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源远流长。我国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灿若群星,他们的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彩,流传千古。小楷作为楷书的一种,始于汉末三国魏晋之际。在印刷文字还不方便的时代,通行的正式郑重文书都需要以小楷书写。自隋唐以来,直至清代,都把小楷作为科举考试的一个重要科目,若不及格必将名落孙山,因而,小楷书法自然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由于小楷通行年代已久,历史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长于小楷的书法名家,以及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小楷作品,如魏国钟繇书《宣示表》,东晋王羲之书《乐毅论》、《黄庭经》,唐代钟绍京书《灵飞经》,元代赵孟頫书《汲黯传》、《道德经》,以及明代文征明书《真赏斋铭有叙》,王宠书《圣主得贤臣颂》,祝允明书《醉翁亭记》、《前后出师表》等等。这些珍贵的小楷作品,都是书法艺苑中的奇葩,作为一个书法艺术的爱好者和追求者,理应把小楷作为一门必修课。当前,硬笔书法艺术方兴未艾,以流传下来的经典小楷作为范本,当是取法乎上的明智之举。
文徵明的行书大致可分两大类风格:一是以王羲之《圣教序》笔意为主所写的行书小品;一是以黄山谷笔意书写的大行楷。
他在形成这两大类风格之前,同样经历过博采阶段,他不仅搜遍尽可能见到的王羲之法帖,还深入临习过颜真卿《争座位》、《祭侄文稿》、《刘中使帖》、《瀛州帖》、苏东坡《前赤壁赋》(并为此以苏体补书所缺三十六字)、黄山谷《经伏波神祠诗》、《竹枝词》以及米芾、赵孟頫等行书大家的墨迹。有时他也能像祝允明那样,以苏、黄、米等人的笔意书写自己的诗文。当然他并未停留在这个阶段,而是入后知出,对古法进行了扬弃,最后求得适合己性的自家笔法。文徵明的草书除学二王以及智永小草之外,也学怀素、黄山谷的狂草。最常见的还是前一类小草,且时常融入他的小行书中,狂草作品很少,仅见他分别作于43岁、50岁、51岁的三件作品。43岁应友嘱作《东林避暑图卷题诗》(现藏纽约美术馆)以黄山谷行书、狂草及苏体行书各书诗一首。其中狂草《上巳日独行溪上有怀》十七行,体由山谷及狂素。50岁所作《草书卷》(现藏无锡博物馆)则是学山谷狂草《竹枝词》后有所得而拟其笔意所作。51岁所作《八月六日书事·秋怀七律诗合卷》(现藏上海博物馆)则已脱去山谷狂草形骸,直逼怀素神意。此幅与以狂草见长的祝枝山相比,毫不逊色。李登在此卷后跋云:书家拟仿,虽极品皆可致力,所谓步步趋趋,惟草圣如颠素不可拟仿,何?危波以纵逸。而以拟仿,神先乖隔。故能逼真,所谓飘逸绝尘而膛乎其后者也。
文老当盛年时作此书,直通颠素,视京兆未足多羡。岂其神情自适,非若拟仿然耶?窃怪此老胡不终世作此种书……这幅狂草确实堪称神品,因此李登有一疑问,文征明为何终世不作此种书?有人认为,这实在和文征明庄重谨慎的态度有关,所以文征明愈到晚年,字里行间愈重规矩。笔者认为这固然是十分重要的原因,此外恐还有一个原因:当文征明51岁时,其知友祝允明61岁,尚出仕在外,62岁致仕归里,与文徵明过从甚密,其时祝允明狂草之名如日中天,按文征明的性格,很可能故意少作甚至不作狂草,以免两者书作在形式上的冲碰。而绝非文徵明在狂草方面的才情不足。
文徵明的隶书作品不多,但他颇为自得。主要学钟繇、梁鹄等。他有时以隶书作跋,如《跋范庵石湖诗卷》、《跋康里子山书李白诗》等;也常作四体千字文(正、草、隶、篆);有时以大字隶书作引首。他的大字隶书与小字隶书大异其趣。此外,他曾集汉隶书写《汉隶韵要》(祝允明校韵,国家图书馆藏)可见他于隶书用功之勤,推广此体也不遗余力。文徵明的隶书虽不是他最擅长的书体,却也是明代隶书风格的典型,恐怕与此举不无关系。
文徵明的篆书与其他书体相比算是弱项。但在写篆书风气沉寂的明代,他的篆书仍是相当难得而珍贵的。王世贞曾云:“待诏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笔不能轻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书千文四体,……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皆有小法,可宝也。”又云:“征仲恒自负隶法则不尚古人,而歉于篆。然余得《千文》一本,亦在吴兴堂庑也。”《艺苑巵言》由于文徵明常书千字文作日课,故其篆书自有相当的基本功力。
文嘉《先君行略》曾云:公平生雅慕元赵文敏公,每事多师之。论者的公博学,诗、词、文章、书、画,虽与赵同,而出处纯正,若或过之。
由此可知文徵征明不但诗文书画皆绝,而且于书法一门亦篆隶正行草皆擅,比他的前辈师友吴、王、李、沈、祝等更多能于篆隶两体。因此,他能继祝允明之后主盟吴门书派。
文学艺术
文徵明诗文亦富有造诣。其诗接近柳宗元、白居易,诗风淡雅秀丽,清新自然,多为感兴、纪游、题画之作。
文徵明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十一月六日(1470年11月28日),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文林于成化八年(1472年)与吴宽、杨一清、司马垔、桑悦等同榜进士,成为家族中首位进士,成化十年(1474年)任永嘉知县自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
文徵明少时即享才名,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从弘治八年(1495年)26岁到嘉靖元年(1522年)53岁,十次应举均落第。
嘉靖二年(1523年),54岁时,文徵明才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以贡生进京,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此时其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心中悒悒不乐。四年中目睹官场腐败,一再乞归,57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潜心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
他通晓各科绘画之艺,擅长各种细粗之法,其目力和控笔能力极佳,80多岁时还能十分流利地书写蝇头小楷竟日不倦。
文徵明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时为嘉靖三十八年二月二十日(1559年3月28日)去世,私谥贞献先生。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其书画为明代之冠。家藏书籍、书画极富,真赝纵横。收藏的古籍中,善本较多,宋刻本有《周易》、《资治通鉴》、《洪氏集验方》、《冲虚至德真经》、《杜工部草堂诗笺》、《白氏文集》等10数种,近千卷。其藏书楼名众多,今从其藏书印知道有“玉兰堂”、“辛夷馆”、“翠竹斋”、“梅花书屋”、“梅溪精舍”、“玉盘山房”、“烟条馆”、“悟言室”、“清白堂”、“归来堂”等。藏书印章还有“竺坞”、“悟言室”、“江左”、“停云”等。卒后,其子文彭、文嘉,皆能保藏其书籍和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