婵娟本家镜,与妾归君子。每忆并照时,相逢明月里。
春风忽分影,白日难依倚。珠粉不结花,玉珰宁辉耳。
心期不可见,不保长如此。华发一欺人,青铜化为鬼。
良人有归日,肯学妖桃李。瑶匣若浮云,冥冥藏玉水。
侍儿不遣照,恐学孤鸾死。
猜你喜欢
团团铜镜似潭水,心爱玉颜私自亲。一经离别少年改,难与清光相见新。
江碧鸟逾(yú)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碧绿的江水把乌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
今年春天眼看着又要过去了,什么时候才是我返回故乡的日期呢?
参考资料:
1、邓绍基史铁良选注.中国古典文学精华唐诗三百首:大连出版社,1999年03月第1版:第110页
2、周春玲编.儿童熟读唐诗300首七字唐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年07月第1版:第62页
逾:就是愈,更加的意思。欲燃:将要烧起来,这里是形容鲜红的颜色。欲:好像。
何日:什么时候。归年:回去的时候。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投老逍遥屺与堂,天刑真已脱桁杨。
缘源静翳无鱼淰,度谷深追有鸟颃。
每苦交游寻五柳,最嫌尸祝扰庚桑。
相看不厌唯夫子,风味真如顾建康。
函中赤轴谁能捲,壁上孤琴已绝弦。付与儿孙有清德,临风何必更潸然。
秋声酒后梦回初,风雨驱人自索居。虫网时飏昏树霭,萤辉忽映夜窗虚。
印苔屐静孤怀滞,悬榻人遥积绪疏。欲望银河迷五色,双星云里竟何如。
若有羽人吹洞箫,拂手不拾松门樵。身披破褐笠一瓢,独携云雾通青霄。
幼曾逢人越岭椒,教袭造化为科条。坐致雷雨不终朝,罔两不习持斧烧。
其徒夸者长哓哓,时夏汗流金石焦。山川圭璧走乘轺,大巫结舌小巫娇。
但见空宇行肖翘,人谓萧师服神僚。胡不试手须人邀?师乃含思坐中宵。
谓患不御犹助妖,便以诚意答狎调。至期发号从不骄,闭户赤脚飞招摇。
白鬣倏忽朱鳞超,赤日卷上青天潮。四郊泠泠苏旱苗,列缺一去天迢遥。
喁噞曲士暂颜销,何须坎鼓更烦嚣?争以俎豆相呼招,谁知玄功坐不要?
师方敛手归云寮,卧听流水鸣朱桥。采诗观外给空谣,我负师约秋光凋。
昨莫败叶西风飘,相思无由警岑寥。我作此诗比钩雕,谁其和者以报萧?
群玉峰头惯见春,此花常寓雪霜仁。
东风又促进派孤山去,应向香边念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