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入秦关口,南瞻驿路连。彩云生阙下,松树到祠边。
作镇当官道,雄都俯大川。莲峰径上处,仿佛有神仙。
猜你喜欢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wù)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弯曲的枯松倒挂在悬崖绝壁上,残留的片片晚霞和孤零的野鸭在天上一齐飘飞。四周围是数不尽的青山,一望无际的碧水,西风箫箫,天地间一派浓浓的秋意。静静的夜里皎洁的月影映照着高挂云帆的船儿,载着我行舟在湘江上,恍如置身在画图之中。
参考资料:
1、柴琼.元散曲隐逸作品代表作家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何艳丽选编.《元曲三百首》: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120页
沉醉东风:曲牌名,南北曲兼有。北曲属双调,南曲属仙吕入双调。绝壁:陡峭的山壁。落残霞孤鹜齐飞:落霞与野鸭一起飞翔。残霞:落霞。鹜:野鸭。不尽:数不完。云帆:一片白云似的船帆。潇湘画里:这里极言潇湘两岸的风景如画。
“挂绝壁枯松倒倚。”首句描写悬崖之上一棵枯松倚绝壁而倒挂,既写出枯松的奇姿,又衬托出山势的险峻。作者放在小令的开头,使人有突兀不凡之感。”落残霞孤鹜齐飞。“写秋天傍晚江上明丽的景物。这两句刻意经营,本身极富形象感,又借得了名句所固有的审美效应,从而一上来便先声夺人,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
“四围不尽山”两句,是对前面两句所写景物的概括,也是在意象上的扩大和补充。前面两句是镜头各对准一个焦点,摄取最动人的画面,他们的景观是具体的,但却是定位的,是在某一个方向上。现在加上这两句,进一步扩大了读者的视野,使他们看到除了上面所写到的景物之外,四围还有数不尽的山,无穷的水。这种大笔勾勒似的写景,为下面写”秋意“作了心理上的铺垫。
“散西风满天秋意。”西风“无形,”秋意“无迹,然而又确实有”意“可感。这境界既有物境,也有心境。曲写至此,自成一段落,它把秋景、秋意都提供给读者了。但是如果曲子就到此结束,它还不过是一幅没有人物的静物画,而且构图不够多样与丰富。
“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静静的夜,静静的湘水,一只船,高挂着云帆,悠悠前进。“月影低”说明月亮才刚刚升起,它的清光投射在船帆上,使帆影显得低而且长。在这里,作者把自己摆进图画中,成为画面中的一员。人物出现,画面顿时活了起来。因为“云帆月影”的夜航点缀了清旷的江面,太富有画意了,而且地点正好在潇湘之上,就像一幅潇湘景物图一样,所以说“载我在潇湘画里”。
整首小令写的都是潇湘行舟所见。是按照时间顺序道来。作者的态度,更多的是冷静的观照二视野所及,潇湘两岸的山水风物,都使他感到心旷神怡;虽然两风的轻拂带来了满天的秋意,传统的季节感受,加上身在旅途,不能不使他产生微微的萧瑟之感;但因为他身为湖南宪使,也许是外出公干,也许就在赴任途中,所以心境是平静的。正因如此,我们获得了一幅气象阔大、意境飞动的秋光图。
地以欧刘重,情缘侨札殷。风流推夙老,濩落感同群。
杨枊春风杳,芙蓉夕照曛。一堂宾主胜,三沐诵雄文。
才子纷然满后尘,吴门纸价为谁新。即看明月双投向,也自阳春寡和人。
剖后荆山元有泪,授时湘浦不无神。莫嫌云树沧江晚,浊酒青灯好细论。
缥缈黄金蓟北台,高天虹色异人来。雕弧七札穿杨技,綵笔三都视草才。
秦望山川盘禹穴,昆明池水夹蓬莱。谈诗东阁饶清兴,莫遣斜阳堕翠苔。
城阴水际,閒寻往事,光景零乱难写。画眉桥北沿墙去,曾有迷藏伴侣,簸钱亭榭。
生小谁忺铅共粉,说不尽。衣裳淡雅。碧槛外、蛮柳丝丝,甸线恍如画。
今日延秋坊畔,令狐宅里,依旧好花开也。杏梁燕子,玉龙鹦鹉,尚说十年前话。
水晶箱子在,遮莫还存圣檀帕。东西起、樱桃细落,糁上当初,秋千红粉架。
化生奎宿千秋在,春长玉梅开候。腊鼓烟尘,锦城灯火,草草灵辰孤负。
传柑节后。奏一曲神弦,鹤南飞又。笠屐图开,髯仙风貌尚依旧。
熙丰幸逢治世,有联吟俊侣,秦七黄九。龙汉余生,蝎宫同命,春梦何堪回首。
心香炷久。问花散维摩,小星红否。更拜朝云,一杯长命酒。
早涉人间足畏涂,一麾投老向江湖。
年光已上星星鬓,日力犹供急急符。
本自阳狂无藉在,更堪羸病不枝梧。
灭胡意气嗟谁许,泪尽神州赤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