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题六如亭

起个诗意的名字
昔人喜说坠楼姬,前辈尤高断臂妃。
肯伴主君来过岭,不妨扶起六如碑。
作者头像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猜你喜欢

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wán),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nì)满晴川。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碧纨:绿色薄绸。芳兰:芳香的兰花。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huán)。佳人相见一千年。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小符”句: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云鬟:女子的发髻。

[赏析]

  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于朝云来说,最好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它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朝云浴处,余香犹存。沐芳浴兰,遍及社会。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其一,“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其二,“小符斜挂绿云鬟”,以“赤灵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绿”而身健。与小孩穿老虎腰肚,门上挂蒲剑以辟邪护身有同等意义。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活动,且用对偶句式,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愿灵验得到应证。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

  全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

参考资料:

1、马奇中选编,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珍藏本,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02,第464-465页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下册),中国书店,,第1207-1209页

公诗如秋声,萧萧薄炎炽。我穷卧荒山,无复文墨事。
兹焉和高唱,出语愧芜累。五马一花骢,得非天厩驷。
会当亲戎行,一快平生志。虽云鬻千金,此计恐非遂。
人生行乐耳,屡空何用愧。况今纷纭时,一笑岂云易。
求船真戏言,换妾乃深意。梅堂极虚明,壶浆有新馈。
何时具杯杓,洗我色憔悴。李侯饮中仙,亦有尘外思。
藜杖方叩门,君归与徐议。
凤叫丹山鹤在林,吾生只合老墙阴。学琴未解幽忧疾,去国常怀浩荡心。
亲见蛾眉成碧血,何来骏骨市黄金。不才自分终无补,敢向明时怨陆沉。
秣陵王气深堪惜。天水衣成碧。沧桑遗恨几时休。争信南朝天子总无愁。
移商刻羽声声破。千载无人和。月明故国泪阑干。算较陈家叔宝有心肝。
吟诗夕阳里,相送上潇滩。
前路逢梅处,同谁倚棹看。
岁穷风力紧,江阔雁声寒。
持此呈苏李,人生识面难。
吾闻太白之山横绝沙碛东,去天盈尺秦地雄。阴厓古雪吹烈风,开辟以来如白龙。
赤日横半度,百草不发天无功。山中之人冰雪容,餐霞吸露五内空。
绿云结交河上公,寿三千岁颜如童。北招汗漫,南挟韩终。
椒丘县圃,直天几度,拊嘴扪毕天为通。长髯下照沧海水,玄虬跋浪吹苍穹。
视彼守株之徒,奚啻黄鹄之与壤虫。吾将乘元气与君游无穷。
饤坐黄甘噀手香,堆盘丹荔照人光。莫辞蜑酒一尊赤,会压瘴茅千里黄。
未省谗言遭薏苡,直将空腹傲槟榔。酒醒梦觉知何处,树影参差月满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