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鹤尚能孤唳,冻萤相守残编。
世间有豁达老,天上无愚戆仙。
猜你喜欢
薰玉蕤香解秽,挽银河水涤尘。
虽非补造化笔,不似食烟火人。
蹉跎三十未成名,况复时危事足惊。岁月逼人浑似梦,江湖浪迹若为情。
已知干禄无他术,可信为儒误此生。多谢知心能念我,归欤献岁对持觥。
春来非是爱吟诗,诗是田园尽兴时。蓐食出门天欲曙,荷锄归路月相随。
踏青漫有心情在,耕绿宁甘体力疲。个段工夫偿不足,春来非是爱吟诗。
万井笙歌,满城灯火,元宵预庆丰年。欢声鼎沸,人气结春烟。
天外冰轮缓转,画楼上、玉漏迟传。鳌山耸,香车宝马,腾踏九重天。
华堂深几许,朱帘半揭,翠幕垂边。似蓬莱宫阙,洞府真仙。
醉倒歌裀舞褥,风流处、玉笋金莲。争知道,十年兵燹,把酒酹风前。
芳樽锦席对羊欣,仿佛如瞻白练裙。摛藻纵横攒鸟迹,挥毫灿烂簇星文。
金门玉漏怜方朔,识字愁贫薄子云。太史才华谁得似,每言吴下即慇勤。
百年能几日,一别又三秋。涉世虽相似,成名却不侔。
蘋香分旅梦,枣色动边愁。南海曾游处,应多异宝收。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xī)下天风。
一切艰难险阻,在我看起来,就如天上漂浮的一朵朵白云,不应停滞于心中,而天空的颜色,是洁净湛蓝的。
夜深人静时,我思考着国家的命运,思考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尽是大起大落,如海中波涛一般。我将乘天地之正气,秉光明的心地,去接受任何的人生艰难险阻的挑战。
参考资料:
1、根据百家讲坛《传奇王阳明》系列讲座04(锦衣卫的追杀)整理
飞锡:锡杖,即和尚的禅杖。多指和尚云游,作者借此表达他淡然世间荣辱的洒然心态。天风:天地之正气的意思。
《泛海》这首诗意态潇洒,有一股正义的豪情,表达了王阳明淡然世间荣辱的洒然心态。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哲学思想家和教育家,由他主张的“心学”和开创的阳明学派在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王阳明的学说打破了当时理学家们对于“人”的钳制,解放了一大批人的心灵世界,渐渐成为思想界的一种风尚。
诗歌头两句“”“原”说明人世一切的艰难挫折,诗人原本就不放在心中,万物的变化只不过如同浮云掠过太空一样,在心中留不下任何痕迹。尽管这海上风云变色、巨浪滔天,只要我心不为所动,这大浪又算得了什么?这两句诗,充分表现了王守仁坚毅无畏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王守仁的哲学观:“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便自然能达到心灵的纯明境界。
在诗歌的三、四两句中,诗人更进一步地描写了自己心中此时的感受:“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说在这“静谧”而辽阔的大海上,自己就好像手拿着锡杖(高僧手持的一种法器),驾着天风,在月光下飞越“海涛三万里”,这惊涛骇浪中命悬一线的惊险航程,在诗人笔下竟成了如此富有诗意的一次旅行。说到“静”字,还有一个故事:唐代禅宗高僧惠能有一次听两人辩论说风幡动,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惠能却说,都不是,是你们的心在动。王守仁的“心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他说,“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从《泛海》的创作背景看,《泛海》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洒脱的心胸和强烈的自信,以及诗歌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哲理。章太炎评价王阳明心学时曾说过四个字“自尊无畏”,这四字从《泛海》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