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红蕊一番春,寂寂清阴几处新。
陌上风光属游女,林间觞咏听幽人。
经旬便作治聋饮,涉七还当修禊辰。
无事相过勿相远,具家从率亦从真。
猜你喜欢
剥啄无嗔叩户频,要听论古诵诗新。
百年风雅久不作,一代典刑今有人。
敢谓投心似胶漆,故知与世若参辰。
如公接物何多得,岂复畏人嫌我贫。
客到真成罢送迎,顾于禽鸟未忘情。
雨边鸠妇离群去,烟里竹鸡相应鸣。
肯对子规愁百草,愿令反舌遂无声。
支颐独爱提壶语,似念田间有饷耕。
载酒俱期过阆仙,怅然何事独求船。
春风易远朝天旆,夜雨空成借榻眠。
谁谓此行真不遇,了知一笑欠前缘。
连朝定有新酬唱,到我凡当第几篇。
形骸暂相托,保护尔何为。一息苟不来,撇之去如遗。
君看捣药人,谁能白昼飞。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sāo)丝恨更长。
著(zhuó)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辛勤劳苦获得的蚕茧不满筐,深夜里煮蚕抽丝恨比丝更长。
贵人们穿绫罗哪知道养蚕苦,他们只是贪恋衣上的绣鸳鸯。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45-246
2、尚作恩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306-307
盈:满。缫丝:把蚕茧浸在热水中抽出丝来。
著:穿衣。
这首诗第一句写养蚕的辛勤劳苦。诗人在这里没有过多地描写养蚕的过程,只是用“辛勤”与“得茧不盈筐”互相对照,突出了蚕事的艰辛。人们心中充满了怨恨,因此诗人在下句说这些养蚕人“灯下缥丝恨更长”。这句诗用茧丝来比喻蚕农的恨,既形象又贴切。劳动人民每天深夜都要抽丝织布,每一缕丝都是蚕农辛酸的记录,但是他们享受不到自己劳动的果实。劳动果实被统治者白白拿去,所以在他们心中充满了怨恨,那每一声织机的声响都是劳动人民的叹息,都是劳动人民的诉说。
第三句诗锋一转,写穿绫罗绸缎的贵人。他们穿着华美的衣服,然而他们哪里知道蚕农和织妇的辛酸,他们只知贪爱绣在绸缎上的鸳鸯图案。这样,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就更为明显,更清楚地点明封建社会贫富的对立,写出劳动人民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的愤恨和鄙视,诗的社会意义就更深刻,社会作用更广泛了。
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前两句同后两句构成对比,使诗意更加鲜明,加强了诗的表现力,使诗的主题揭示得更加深刻。
当时尊孔孟,用世必诗书。夫我何为者,先生非过欤。
长歌扶晚醉,短发向秋疏。坐惜篱前水,垂竿试钓鱼。
山泉自宜清,海水自宜浊。高深既已殊,浓淡休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