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请犯天颜,今朝出汉关。
浑如倦飞鸟,日暮傍巢还。
猜你喜欢
汉渚常多别,山桥忽重游。向云迎翠辇,当月拜珠旒。寝幌凝宵态,妆奁闭晓愁。不堪鸣杼日,空对白榆秋。
久蓄冠军才,利器尤凛烈。岂知斗牛光,即是丰城铁。
应久跃天衢,沉郁气乃结。滴水起长鲸,修途飞广辙。
一翼破洪濛,六月去乃歇。碧空散笔花,文坛飞玉屑。
所少原非才,努力立名节。圣贤亦有书,云何号明哲。
莫厌陋巷凉,独爱科名热。非澹志不明,是欲神易灭。
古今名世人,视己犹未切。淫书过五车,落纸成两截。
闾里岂不荣,身世已灭裂。爱子奋其雄,俊骨标奇嵲。
进可开天阍,退亦堪立雪。世宝何足珍,聪明天所泄。
岂容轻弃之,日削成封垤。而父具世资,秋香不足折。
起视斯道难,每每向予说。不倦学倒行,以智询于拙。
挟卷好趋庭,不独诗书诀。玉虹横十丈,急以一口啜。
始知二酉山,曷可老豪杰。
新安非欲枉帆过,海内如君有几何。醉里别时秋水色,老人南望一狂歌。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广张罪福资诱胁,
听众狎恰排浮萍。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洗妆拭面著冠帔,
白咽红颊长眉青。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
不知谁人暗相报,訇然振动如雷霆。扫除众寺人迹绝,
骅骝塞路连辎輧。观中人满坐观外,后至无地无由听。
抽簪脱钏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天门贵人传诏召,
六宫愿识师颜形。玉皇颔首许归去,乘龙驾鹤来青冥。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云窗雾阁事恍惚,
重重翠幕深金屏。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宁。
皇皇京洛,既旅既处。日月光华,晖鬘璿宇。圣人既作,曰尧与禹。
子出而仕,为虎勿鼠。
穷花常闭户,秋城闻捣衣。
树回早秋色,川长迟落晖。(见《吟窗杂录》)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这首诗可能作于诗人赴慧州途中,题为《寄内》,是寄给妻子的诗。他的别后心情,所谓“黯然消魂”者,在这首小诗里有充分而含蓄的表现。
以途中景色,见别后离情,这是古代诗词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即以实处见虚,则实处皆虚。不说“心情”,而只说沿途风物,风物虽是早已客观存在,而行人此时此地的心头滋味却是其个人所有。其深度如何,其浓度如何,作者均未明言。且别情之浓,别情之乱,若一一说去,将花费太多笔墨,愈说得多,愈不能将此弥漫四野、飘忽惆怅的心情说全、说清,故将虚化实,使实处全虚,则更易感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是采用这种表现手法。
按一般叙述方法,诗的顺序应为:“说与途中景,方知别后心。”这里将诗句倒转,是作者独具匠心处。第一联为第二联作铺垫,第二联陡转,转折颇险而陡,因奇特而见警策,能于险中求警;若按意思顺序来写,则是平铺直叙,而无跌宕之势。读后只能感到行人于日暮时,说出风雪乱山中的感受,及因这种感受而思念家人的心情,虽流畅而失之浅淡。此则不同,首联没有说“别后心”究竟如何,次联却通过所写的途中景色来表现作者情怀的极苦、极乱。首联在字面上提出了“途中景”,却全无一字说此“景”;提出了“别后心”,却既不作心情的描述,又无形象以表现含义。诗到后面又转回头去接第一句,写“途中景”。如此安排,等于告诉读者景即心,心即景,与其写不易着笔的抽象心情,不如写引起此种情怀的实景,于实景中见到这种极苦、极乱的心情,一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只着一“贫”字,使下联实写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变得实处全虚,一片苍茫凄寒之感,弥天而来,一般人用很多言语也说不尽的地方,他只用百十个字就渲染出来了。孔平仲此诗的妙处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