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单影只久相抛,鼎食端能胜饮瓢。已分馀材辜北阙,元非不雨自西郊。
求田聊复同中隐,玩世宁嫌渎下交。千古平泉有遗恨,漫劳精爽畏文饶。
猜你喜欢
端门风月十年抛,垂老山林寄一瓢。可得故人来市脚,共寻陈迹到江郊。
麦黄且置尘中累,眉白欣投世外交。只恐话长清夜短,明朝去路不相饶。
文物风流数建安,此生犹及见波澜。清诗更遣何人到,馀子悬知一笑看。
犹恐向来无鲍谢,谩劳当日话吴韩。知君有意分膏馥,老眼空惊白雪寒。
独怜幽草涧(jiàn)边生,上有黄鹂(lí)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dù)无人舟自横。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参考资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义务教育标准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14
2、孙望.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北京:中华书局,2002:204-205
3、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七).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8-200
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春潮:春天的潮汐。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黄帽棕鞋,出门一步为行客。几时寒食。岸岸梨花白。马首山多,雨外青无色。谁禁得。残鹃孤驿。扑地春云黑。
孤影无情难一语,残镫余焰暖三更。新诗读罢出门望,今夕梦从何处行。
哀门历多故,生当元宋间。高曾及祖考,累世事更迁。
风尘浩无际,兵车日豗喧。羁危不自保,趋走恒穷年。
丧乱忽已平,营业亦周旋。欢娱不经目,忧伤閟重泉。
昔常念寒燠,高居复华裀。弱息久穷嫠,儿女日以殷。
缅怀颠沛时,门户朽索缘。湍流一解手,宗祀付沈渊。
于焉涉艰阻,乃欲遗曾玄。胡为祔祫馀,双亲中道捐。
远慕已无日,近哭悲终天。沧波渺东注,白日中霄悬。
悠悠穹壤间,遐感何时諠。
吹残玉笛有馀妍,愁向东风问雨前。共矢心情如白日,长留颜色似青年。
看过春陌且从客,餐尽朝霞还访仙。何处江皋可遗玦,罗浮回首海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