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飘零万事乖,十年不见雪中阶。要令幽子安圭窦,少待凶酋脱藁街。
援笔何由赋梁苑,闭门只合老苍崖。君来看我煨黄独,自采春山带叶柴。
猜你喜欢
老年滋味淡为嘉,一读君诗信作家。松坞风高闻落子,菊篱秋晚爱馀花。
罾喧定得鱼盈尺,碓熟宁愁饭有沙。更喜惠山泉在望,水符分到便堪茶。
生涯卜筑翠微深,门在烟萝路几寻。窃果白猿窥诵易,栖松黄鹤听调琴。
泉声漱石丁东玉,竹影摇风琐碎金。雨霁乘闲种瑶草,和云斸破古松阴。
雪磴苔深人到稀,养成疏懒类顽痴。半阴寒绿雨晴日,满地落红春尽时。
天籁入松疑鼓瑟,怨禽啼月认吹篪。新篁绕舍绿阴合,静对清流好赋诗。
端门万马想初回,跪贺群臣拜玉阶。我约江鸥分雪浦,谁将乌帽踏天街。
从游久欲真浮海,送客悬知亦自崖。犹有升平临老眼,尚堪方岳看燔柴。
年年飞雪闭寒斋,老怯风威不下阶。客至未妨频叩户,人生何必要笼街。
莫嫌纵饮方投辖,闻道中兴已勒崖。自笑下愚移不得,从渠抚掌笑高柴。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xiá)。
翠辇(niǎn)不来金殿闭,宫莺(yīng)衔出上阳花。
天津桥下春水浸润着红霞,如烟细柳微风中拂岸倾斜。
车辇不再来金殿久已关闭,莺儿飞出衔着上阳宫中花。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692
风丝:微风。
翠辇:皇帝乘坐的车子。这里借指皇帝。宫莺:泛指宫中所栖之鸟。上阳:上阳宫,唐高宗时建造,在洛阳皇城西南,洛水天津桥附近,高宗常居此听政。
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荡。这美好的自然春光,不减当年,自然令人心醉。然而,山河依旧,人非昔比。透过茂密的树丛向北望去,尽管昔日高大威严的宫殿至今犹存,可是,那千官扈从、群臣迎驾的盛大场面,已不能再见到了。宫殿重门紧闭,画栋雕梁也失去了灿烂的色泽。当年曾经是日夜欢歌的上阳宫,而今一片寂落,只有宫莺衔着一片残花飞出墙垣。面对着这番情景,诗人自然是心潮起伏,感叹万千。
这首诗通篇写景,不言史事,不发议论,静观默察,态度似乎很淡泊。然而,正是在这种看似冷静客观的描写中,蕴藏着作者吊古伤今的沉郁的感情。诗的一、二两句,作者先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三、四句转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表现了岁岁春天重临,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这正是以乐景写哀,因而“倍增其哀”的手法,较之直抒胸臆,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全诗处处切合一“望”字。“金殿闭”是诗人“望”中所见,但苑内的凄凉之状,毕竟是“望”不到的,于是第四句以宫莺不堪寂寞,飞出墙外寻觅春光,从侧面烘托出上阳宫里凄凉冷落的景象。这一细节,是诗人“望”中所见,因而落笔极为自然,但又曲折地表达了作者难诉说的深沉感叹,含而不露,淡而有韵,堪称全诗中精彩的一笔。
长途短发两萧森,独自凭栏独自吟。
日出见鸥知岛近,宵分闻雨感秋深。
(归时三四月之交,实南半球之秋末也。)
乘桴岂是先生志,衔石应怜后死心。
姹女不知家国恨,更弹汉曲入胡琴。
拍拍群鸥相送迎,珊瑚湾港夕阳明。
(澳洲沿南太平洋岸,珊瑚岛最多,亦名珊瑚海。)
远波淡似里湖水,列岛繁于初夜星,
蘯胃海风和露吸,洗心天乐带涛听,
此游也算人间福,敢道潮平意未平。
蛮歌曲终锦瑟长,兔魄欲堕潮头黄,
微云远连海明灭,稀星故逐船低昂,
绳楐梦耶觉,冰酒沁骨清以凉,
如此闲福不消受,一宵何苦为诗忙。
苦吟兀兀成何事,永夜迢迢无限情,
万壑鱼龙风在下,一天云锦月初生,
人歌人哭兴亡感,潮长潮平日夜声,
大愿未酬时易逝,抚膺危坐涕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