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卷雪白如沙,索漠空林开白花。病僧迎客兴不浅,自启轩窗煎越茶。
猜你喜欢
雨水添新涨,陂湖没旧痕。人迷堤口路,船上树头村。
岁事知前误,秋耕未可论。谁怜徭役外,天亦吝深恩。
帘幕疏(shū)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阑(lán)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户外的风吹进疏帘,香炉里飘起一线香烟。黄昏后倚遍红色的栏杆,廊上的月光如同白天。
别离的滋味比酒还浓酽,令人瘦损病恹恹。此情比不上墙东的杨柳,春泉时柳色依旧如去年。
参考资料:
1、马建东编著邵宁宁黄强主编.唐宋词品读花间晚照: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135-136.
2、杨宗义.宋词三百首详注: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142-144.
3、赵仁圭主编.学生版唐宋词学习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335-336.
疏疏:稀疏。金兽:兽形的香炉。朱阑:红色栏杆。月华:月光。
著人:使人。
上片写景,由室内写到帘外,是寓情于景。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这两句通过对细风透进帘幕、香炉缕缕飘香的描绘,明写官妓刘淑奴闺房的幽雅芳美,暗写前来幽会告别的环境气氛,隐含越是美好、越是值得留恋,越是幽静、越是格外凄清的弦外之音。
“朱栏倚遍黄昏后”二句,紧承首二句而来,由室内转而写室外,由黄昏写到深夜,勾勒出倚遍每一根栏杆、凝视着画廊上如昼月光的生动画面,传达出回忆往昔并肩倚栏,携手赏月,而今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愁绪。原来她从寂寞空房的炉烟袅袅记起当时两情绻缱的往事,如今离分两地,叫人思量。所以她不禁由室内走出帘外,在朱栏绕护的回廊上,一遍又一遍地倚栏望着,从白天盼到黄昏,从黄昏盼到浩月流辉的深夜。“月华如昼”,说明这是一个月白风清的良夜,往日相聚,两人浓情密意,喁喁低语,何等欢爱;可是而今天各一方,形单影只,欲语无人谁诉。教人深深惆怅。上片四句全部写景,而字里行间则洋溢着离愁别绪,因为往昔天天如此,而从今以后却不复再见了,对景伤情,万般无奈之意,尽在不言中了。这两句主要从时间上着笔,写离别之人从黄昏到深夜,倚遍栏杆,离愁无限,对月无绪的痛苦情态。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上片写法正是如此。
下片在上片写景的基础上,着重抒情,借外景反衬内心的苦闷,是以景衬情。
“别离滋味浓如酒,著人瘦。”这两句是全词的主调,这种“别离滋味”只有自己深深地感到,要说出来却又十分抽象。词人在这里用“浓于酒”一词来形容描写这种离愁别绪的浓烈程度,这就使抽象的情感物态化、具体、形象,它不仅将比酒更浓烈的离愁别恨极为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来,而且将词人借酒浇愁的神态巧妙勾出,收到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正因为如此,“著人瘦”一句便水到渠成,落到了实处。这种离愁竟使人为之憔悴,其滋味便可想而知了。
“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依旧”紧承前句而来,前两句写离愁滋味超过浓酒,进行正面对比;这两句写别情不及墙柳,则从反面衬托:柳叶只枯黄萎落于一时,春风一吹,柳色如故。言外之意,人一离别,各自天涯,是否能再续旧情,可就说不准了。这一反衬,由眼前的墙东柳触发而起,既信手拈来,又新奇贴切,极为深切地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惆怅之情和缠绵悱恻之意,这就成为全词的点睛之笔。
这首词写景纯用白描,毫不雕饰,清新流丽,而情寓其中;写情,直抒胸臆,决不做作,层层转跌,入木三分。其中绝无香泽绮罗之态,唯有不加矫饰之情。使词作具有清新流丽的风格特征。(池万兴)这首词风调清丽,情致缠绵,在婉约词中也属上乘之作。(郑临川)
日重光。奈何天回薄。
日重光。冉冉其游如飞征。
日重光。今我日华华之盛。
日重光。倐忽过。
亦安停。日重光。
盛往衰。亦必来。
日重光。譬如四时。
固恒相催。日重光。
惟命有分可营。日重光。
但惆怅才志。日重光。
身没之后无遗名。
划尽一楼奇,景物焕天眼。
晴湖镜奁开,云岫屏风展。
雁骛时点缀,龟鱼共游衍。
霜堤秃后株,黄绿作深浅。
塔影卧寒漪,孤艇月中显。
灵辉醉鬼梦,酒碗恣偃蹇。
初夕偪霾曀,雷电下扫卷。
文豹号万仞,金蛇绕百转。
破山烧大浸,势与坤轴撼。
飙海旋一螺,震撼保余喘。
乖阳乘驳阴,天人气相演。
疆鄙果兆乱,过师塞船辇。
跳梁剩压卵,千里念蹂践。
竖儒稽灾祥,宁以智自免。
鸡鸣起欠伸,悲笳在城阪。
蕉绿一窗开,期人何处来。湖舟吟碧浪,仙梦送天台。
世事挥长剑,宏文识古罍。閒愁偏扰我,西北泽鸿哀。
主第岩扃驾鹊桥,天门阊阖降鸾镳。历乱旌旗转云树,
参差台榭入烟霄。林间花杂平阳舞,谷里莺和弄玉箫。
已陪沁水追欢日,行奉茅山访道朝。
北风吹雪抹潮头,待过东南第一州。去客情生来客梦,隔年灯照隔江愁。
玉皇谪吏行当复,金阙除书即便收。言简气清终有用,卧龙山下自难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