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城东路,梅花绕慢坡。
步随山雪遍,兴入野云多。
愿影头常侧,怜香手屡挼。
为君题作画,短句不成歌。
猜你喜欢
为爱君家千个竹,吾庐欲致两三竿。不栽也恐令人俗,多觅何妨著地宽。
未拟丛中留凤宿,且看根下有龙蟠。愿分风月归吟韵,共结坚盟到岁寒。
君不见壮士之气禦赤天,黄蛇入土一千年。星镡鳞铗苔藓缠,夜深光焰烛龙泉。
龙泉龙泉知我者,岂能雌伏风尘下。压倒蛮奴葛党刀,助成猿父林于把。
海水荡荡扶桑冥,飓风激射蛟鼍腥。阳侯莫扫瘴云黑,洞庭谁铲君山青。
剑兮耿介倚天外,石为砺兮江作带。提出鱼肠白帝惊,洗将鹿耳红毛界。
土花锈涩埋蒯缑,热血淬作鹈膏流。天阴鬼唱声啾啾,安排手掷仇人头。
葛(gě)陂(bēi)里神龙悦形,丹山中彩凤栖(qī)庭。风吹粉箨(tuò)香,雨洗苍苔冷,老仙翁笔底春生。明月阑(lán)干酒半醒,对一片儿潇湘翠影。
这竹像是葛陂中的神龙还了原身,画在屋墙上,惹得凤凰飞来栖停。一阵风过,笋壳的粉皮上似乎清香可闻,竹下的苍苔,仿佛还保留着雨后的湿冷。息斋道人李衍的画竹真是妙笔生春。当明亮的月光纵横地投下清影,我睁开酒后初醒的眼睛,简直像是面对着一片翠生生的潇湘竹林。
参考资料:
1、天下阅读网.沉醉东风·息斋画竹
息斋:元画家李衍,号息斋道人。善绘竹,有《竹谱》。葛陂里神龙悦形:《神仙传》载,东汉费长房身跨青竹杖腾身入云,下地后弃杖于葛陂水中,竹杖即化为青龙。葛陂,湖名,在河南新蔡县境内。箨:竹的壳叶。阑干:纵横貌。潇湘翠影:谓竹。湘地以产斑竹著称,称湘妃竹,相传为湘夫人泪点洒竹而化。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介绍李衍:“善画竹,青绿设色师李颇。人争欲得之,求者日踵门不厌。画竹二百年来,用意精深,无如之者。后使交趾,深入竹乡,于竹之形色情状,辨析精到。”故宫博物院藏有他的画竹,不易见,但这首曲子却能使读者想见其作品的风神。
该篇题为“息斋画竹”,作者却并不直接评说竹子画得如何如何,而是先巧妙地用了两则传说的典故:一是东汉仙人费长房,掷青竹杖化龙事。作者将画上的竹子比为“神龙蜕形”,可见竹姿的劲健和生动。二是凤凰食竹事。“丹山”是凤凰的巢穴,凤凰非竹实不食,如今受到画竹的诱惑而飞来“栖庭”,可知李衍所作的是一幅壁画。“神龙”、“彩凤”,对仗工整,妙在前者是画竹本身的暗喻,后者则是作者观画后的奇特联想。这两句用的都是神话传说,作者引为感受,实是赞美李衍绘出了非人境所有的仙作。
三、四两句,进一步细绘画面的内容。李衍的这幅竹子,中间夹杂着新竹,竹尖从“粉箨”中抽出,而竹下还点缀着苔藓。画竹画出壳皮上的细粉已是够绝的了,更何况是那样鲜活,仿佛一阵风吹来还会扬起它的清香;苔色深苍,调色自亦不易,而奇在画上的苍苔还让人产生“冷”的感觉,似乎刚刚经受过一番雨水的洗刷。这两句充分调动了艺术审美的联想,综合了形、色、香、觉的感官享受,将“息斋画竹”的外象和气质重现得栩栩如生。要不是作者加一句“老仙翁笔底春生”,人们恐怕会错以为是一丛真竹子呢。
末两句显示了“息斋画竹”的总体效果。李衍画在壁上的这幅杰作,犹如在庭院中栽上了一片翠竹,宜月宜酒,使人仿佛置身于潇湘一带的自然美景之中。这两句富于诗情画意,用明月阑珊、酒意瞢腾、潇湘缥缈这种种充溢着朦胧美的意境作为借衬,展现出画作娟美的风神。全篇未出“画竹”二字,却句句不离题面;不下文字断语,却用一系列形象代替,作出了最好说明。
上帝高居悯世顽,故留琼馆在凡间。青山九锁不易到,作者七人相对闲。
庭下流泉翠蛟舞,洞中飞鼠白鸦翻。长松怪石宜霜鬓,不用金丹苦驻颜。
谁赞东皇转化钧,宫中尧舜亦深仁。祗将一点阳和意,散作乾坤浩荡春。
阴精离毕已多时,玉女投壶恐未知。数尺兴波遑问路,何人霄汉漫裁诗。
门开阊阖试璿宫,两度含毫紫禁中。捧出松烟金殿馥,分来绫饼玉阶红。
响传铃索风声肃,身到蓬莱日影笼。宫锦赐归初释褐,一门三世拜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