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忆他年出旧京,汴堤榆柳与船平。宁知此日钟山路,亦是东行第一程。
猜你喜欢
昔我过此时,荷花粲云锦。今我复来游,霜露已凄凛。
乡邻福苦薄,积雨败垂稔。禾头耳
桃李皆开尽,芳菲渐觉阑。鸟声愁暮雨,花色疑春寒。
倚石攀藤蔓,窥林数竹竿。葛巾常半著,何处似当閒。
约我沙坑外,南豅共说诗。山林已黄叶,篱菊尚青枝。
良晤真难事,相期若旧知。翩翩乘果下,想像入城时。
香炉七岭秀,秋色九江清。自古多禅隐,吾常爱此行。
寻师经鄂渚,受请到青城。离别人间事,何关道者情。
明月沉珠浦(pǔ),秋风濯(zhuó)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zhǔ)亘(gèn)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xī)遑(huáng)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shān)然。
明月照在冒珍珠似的水泡的江水上,秋风洗刷着能把锦缎洗得更好看的锦江。
这分别的地方,有楼台,紧靠着又高又陡的江岸;有洲诸,很长很长,长得要跟远天连起来。
旅途飘泊,现在要以千里计数了;而凄凄惶惶的情景,看来要陪伴我一辈子了。
眼前的穷途末路,只能叫我眼泪洗面;回头看看我走过的里程,也只能叫我潸然出涕。
参考资料:
1、聂文郁.王勃诗解.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105-106.2、(唐)王勃著倪木兴选注.初唐四杰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21-22.
沉珠浦:河岸的美称。浦,江岸。濯锦川:即锦江。岷江分支之一,在今四川成都平原,传说蜀人织锦濯其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故称。
绝岸:陡峭的江岸。洲渚:水中小块的陆地。亘:绵延。长天:辽阔的天空。
旅泊:飘泊。旅,一作“飘”。栖遑:同“栖皇”,奔波不定,神情不安。遑,一作“迟”。
潸然:流泪。
这首诗的创作特点是随心而发,直抒胸臆。面对好友,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愤懑凄苦,倾泻无遗。
诗的首联不仅写出时间、地点,还暗含了自己的不满,用夜明珠自喻,说明自己的遭遇如同夜明珠,虽然璀璨夺目,但埋没在泥沙中不能熠熠发光。
第二联直接写眼前景物,视线由近及远,极为开阔。秋天的江水如同郦道元《水经注》中描绘的景象:“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凄凉悲苦之情由景而生。
第三联很自然地过渡到抒情,面对滔滔江水,诗人产生旅泊千里、栖遑百年的感觉,李煜的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是最好的概括。
最后一联,诗人难以自已,直接写出与好友即将离别,漫漫旅途,只有泪水相伴的悲凉和哀愁。诗中反映出沛王府放逐事件对王勃是致命一击,乐观向上、热情豪放的王勃渐渐远去,凄凉悲苫、忧郁彷徨的王勃开始出现。
此诗写景浩荡开阔,抒情真实自然,借景传情,景中见情。
层峦壁亭北,灵渊汇亭西。野芳新绿合,岩扉空翠迷。
林深不见日,地迥惟闻鸡。草木气胶葛,六月流冰澌。
达人逍遥游,散策凌丹梯。澄怀适野性,观物和天倪。
易同醉侯讲,诗为应真题。急流能勇退,名与三高齐。
厌从薄宦思莲幕,思见故人映玉山。
须信人生贵适志,相逢樽酒且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