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世文章李翰林,掀天功业汉淮阴。抹靴捧砚荣虽甚,受钺登坛眷益深。
远窜夜郎挥老泪,生擒云梦负初心。穷泉二子应追恨,不解君前早脱簪。
猜你喜欢
倦看冠盖闹如林,梦想扁舟破晚阴。步月南楼情不浅,卧风北牖味殊深。
朱旂黄纸非吾事,木板青衫负壮心。游宦半生成底事,鬓丝零落不胜簪。
宋都浮玉殿,黄帝具茨山。羡尔寻游地,长歌蹑屩攀。
雁来罗绮歇,龙去白云閒。感激梁园里,秋风动旅颜。
男儿三十那言老,华发萧萧总欲斑。举世咸歌太平日,一身常似乱离间。
已无旧业随流水,尚有高堂隔故山。笑煞珠江来往艇,六年载汝不曾间。
晓色姚江上,青山逐雾开。轻风吹竹树,初日映楼台。
春到花争发,潮平水自回。莫言行役苦,胜景且徘徊。
渭(wèi)水东流去,何时到雍(yōng)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长长的渭水东流不休,什么时候能流到雍州?
请带上我的两行热泪,向着遥远的故乡奔流!
参考资料:
1、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40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5-177
渭水:源出渭州鸟鼠山,东流至陕西境入黄河。秦川:今陕西中部地区,此处指长安。雍州:唐初改隋之京兆郡为雍州,治所在长安。唐代开元元年,复改雍州为京兆府。此处借指长安。
凭:请求。故园:指诗人在长安的高冠别业。
这首诗中的感情是“思秦川”,即思乡,而触发这种感情的缘由则是“见渭水”。全诗通过写渭水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诗的一开始就以“渭水东流去”点出题目“见渭水”;而“东流”又暗含诗人“西行”之意。因渭水东流,经过自己的家乡秦川一带,对于远离家乡的诗人来说,自然要触动对家乡的思念,故有第二句“思秦川”——“何时到雍州”。这句不直写自己思乡,而是通过流水来写,不直说自己何时归故乡,而说渭水“何时到雍州”,语意极委婉。而且,这里不用直陈语气,却用反问语气,与白居易《亿江南》词中“何时更重游”,与韦庄《浣溪沙》词中“几时携手入长安”等等诗句一样,都表现出一种痴情的期待和盼望,从而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为深沉。通过这种委婉深沉的含蓄的语气把“思秦川”的“思”传达出来。“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两句承接上文,以自己的所为写“思”。诗人本不能返回故乡,却将两行热泪洒向河水,让河水带回故乡。寄去的是热泪,寄托的却是深情。如果说“渭水东流去”的“流”,仅仅是水流,是诗人之所见,是触起乡思的一个外界因素,那么,“寄向故园流”的“流”就不只是水流,它所流去的已不只是河从而是诗人的一片深情,因而就已不只是所“见”,而是所“思”了。诗人急切地询问“何时到雍州”的原因在这里也就找到了答案,即诗人要让河水带去自己对故乡的怀念。
全诗写西行途中因“见”而“思”的一个片断,看来很偶然,但出于诗人内心情思十分深厚,任何事物部可以触发它;而每经触发,它都会十分强烈地奔泻出来,因而又是必然的。诗中就是通过这一刹那所思表现了对故因的一片深情。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不假修饰,是从诗人心中流出,显得极为真挚深沉。
十五能文西入秦,三十无家作路人。
时命不将明主合,布衣空惹洛阳尘。
已将身世等浮云,又向江边得故人。数日暝寒埋雪意,一番佳境为时新。
村醅淡薄聊资笑,洞户深閒自有春。已幸邻封同寄老,却应风月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