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仲赋南征,岁暮复北走。区区徒尔为,惭愧道旁堠。
岐路剧羊肠,重岗九十九。马疲须著鞭,袖短难藏手。
与君从此别,把袂倚衰柳。百年但如斯,不日成老丑。
我本四方人,飘泊谁为偶。有意问山神,此生复来否。
猜你喜欢
閤閤林鸠起,巡方舜旧游。声虽暨南朔,事罕记春秋。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wǎn)似归。
可怜汾(fén)上柳,相见也依依。
我故地重游,宛若以前从外地回家。
汾河岸上袅娜垂柳,似乎还识旧人,欲著人衣,依依难舍。
参考资料:
1、陆坚.中国咏物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83-84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203-204
宛似:好象。归:回到家里。
可怜:可爱。依依:形容柳树对人依依惜别的情态。
诗人重游小时居住地,恍然多少往事涌上心头。诗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千头万绪,欲言还止,而诗人只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汾上柳”,所抒之情是重返旧地的欢快喜。柳树本是一种没有感情的植物,而诗中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树以动人的情感。诗的语言很平常,如说白话,可是一个“归”字写出了诗人对旧居的怀恋,故地重访,就像当年回家一样,自然而然,信步走来,写出对环境的熟悉和亲切感。旧地的一切,都像自家人一样朴实真切,亲在骨子里。就连汾河边的柳树,微风拂来,依依流连,像是对作者打招呼,亲昵可爱。
诗的后两句比拟手法新颖、别致。特别是“也依依”三个字,不仅写出了柳树的娇娜可爱,而且把柳树对作者的不舍之情、留恋之意,生动地表达出来。而这种动人的话态,是作者重到“此地”,即题中“平阳郡”的心境的具体写照,是“宛似归”的形象描绘。这种物与情、情与境交织在一起的描写。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使所咏之物栩栩如生,使所抒之情历历可睹。而且不正面说自己见到河边柳树生起依依之情,却说柳对人依依,对面下笔,赋予柳以人格和情感,便使诗中平添一种感情交流的温馨之情,艺术效果高超。
诗人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自古即有折杨柳送别的风俗,古诗中亦屡见不鲜,诗人能化陈出新,意巧语奇。诗中即浓缩了诗人哽咽难述的追怀,记载着诗人当初与旧邻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动人画面,也凝聚着诗人对故地的深厚感情。言短而意长,语浅而情深,杨柳依依之貌形象生动,俏如丽人,直有画面效果。
昨日罗刹心,今朝菩萨面。
罗刹与菩萨,不隔一条线。
析木津边建两旗,华堂开宴趁佳期。人间亲旧追欢夕,天上婚姻适意时。
乞巧不如常守拙,相逢最苦即分离。银河清浅如前度,灵鹊回来报我知。
隔岁成书札,春催雁即飞。八行缄字密,千里访人稀。
河草通清梦,关梅带掩扉。凭君计然策,吴越见同衣。
顾我容颜今老大,忆君兄弟更辛酸。别来十载又廿载,历尽千难与万难。
舟楫几遭风浪险,竹松多受雪霜寒。武陵桥上今宵月,千里相思不忍看。
上帘钩。下帘钩。夜半天街灯火收。有人曾倚楼。思悠悠。恨悠悠。只有西湖明月秋。知人如许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