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勿忘还勿助,精神非色亦非空。
残云初雪雍容甚,高下东风点乱红。
猜你喜欢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参考资料:
1、沈兰等.古汉语常用字词典:长春出版社,2010年:36.79.156.228.278.456.689.756
2、傅绍良.陆游诗歌的艺术:四川大学,2009年:32-36
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少壮:青少年时代。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始:才。
纸:书本。终:到底,毕竟。觉:觉得。浅:肤浅,浅薄,有限的。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行:实践。躬行:亲身实践。
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一双白璧閟青山,逝水东驰不复还。人世有天敷庆泽,泉台无路接清颜。
凤毛碧汉双高翥,鸾诰彤墀屡涣颁。墓石惭予辞不斐,足留潜德示人寰。
我爱舒州赵使君,危楼高架出嚣纷。水通桐柏环千古,天近蓬莱拥五云。
晴日壶觞花底集,寒更鼓角月中闻。欲题诗句惭崔颢,况是宾僚总好文。
寇氛猖獗起东瀛,华北华南杀气萦。忍见烽烟漫率土,拼将血肉筑长城。
阵前猛士忘生死,敌后奇兵巧纵横。万众一心齐奋战,河山处处鼓鼙声。
群昏自称豪,一奋碎神器。罪魁有三士,不在徐刚辈。
荣光首拒战,咋舌敌已怪。聂马久枝梧,彼族嗛强对。
朝中轻诸子,谓虏不足畏。何虞果掩至,很复得狼狈。
脱令津沽间,海城早为帅。微闻金鼓震,万众已崩溃。
牵羊必肉袒,所全讵百倍。京师安如山,完取十万械。
吾言匪诡诞,嚼血聊自快。
旧山宁要去,此有濯缨泉。晓景松枝覆,秋光月色连。
行寻屐齿尽,坐对角巾偏。寂寂幽栖处,无妨请俸钱。
旋开白酒买莲房,满泻桐膏炤玉缸。
月女冷窥青斗帐,风神轻撼碧纱窗。
公疑我是今皇甫,我恐公为昔老庞。
醉后唾珠粘纸面,笑将笔力与人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