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古多劲草,节如箭竹花如稻。
白露洒叶珠离离,十月霜风吹不倒。
萋萋不到王孙门,青青不盖谗佞坟。
游根直下土百尺,枯荣暗抱忠臣魂。
我问忠臣为何死?元是汉家不降士。
白骨沉埋战血深,翠光潋滟腥风起。
山南雨暗蝴蝶飞,山北雨冷麒麟悲。
寸心摇摇为谁道?道傍可许愁人知。
昨夜东风鸣羯鼓,髑髅起作摇头舞。
寸田尺宅且勿论,金马铜驼泪如雨。
猜你喜欢
犀牛不逐扇俱破,奈有人来问此轩。资福无端添注脚,石霜何事未忘言?
大千无迹身俱化,一点通明角尚存。拈起家风随手应,莫言无可付儿孙。
日车未访到仙宫,日脚将西又转蓬。
莫怪登山能草草,祗缘行李自匆匆。
玉棺已去人何在,石鼎虽存味早空。
休羡古来名与迹,几多丘壑在胸中。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戍(shù)道,远近听泉声。
涧(jiàn)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jī)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千里羁旅,多时离家,我禁不住回望故土,倦怠了游山玩水的兴致。
在山中寻找高高低低的戍道,远远近近可以听到泉水的声音。
山涧旁的草色丰富让人眼花,枝丫上的花朵繁多的让人叫不出名字。
但是即使在平麻,我的愁思何时才能停止。只有清肃的晚风和青猿凄厉的啼叫。
参考资料:
1、注释译文来源:《人民文学》08年15期《平麻晚行》诗校正与注解
怀土:怀恋故土。
戍:防守边疆。
涧:夹在两山间的水沟。
羁心:亦作羇心,犹旅思,羁旅的愁思。
怀土和倦游情这样的词是典型的羁旅思乡的象征。连续三首诗,诗人多次运用百年和千里这样的时间和空间交织进行的搭配,使得愁绪不仅仅弥漫在纸页上,更是充斥在整个空间里,并且随着第四维时间的推移更加的浓重。仿佛我们回到了那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看到诗人的衣带正飘动,感觉到诗人的思绪刚刚开始。百年,和千里,又运用的夸张的手法,洪造得了氛围。
戍道就是为了防守边疆而修的战道。王勃是非常渴望从戎报国的。在《滕王阁》中,他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柳宗元的《小石潭纪》中一段极其别致的描写:“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于是伐竹取道”。然而在此诗中,无论是心中的渴望还是自然的美景都无法吸引诗人,高低错落如何,远近鸣环又如何。作者在这里追对它们作了粗略的带过。
涧叶繁密到无法细分颜色,山花也无法辨名。照理说,已经是迷花倚石的境界了。然而,即使见到了仙境般的景色,这种景色,现在仅仅作为诗人羁心的反衬了。诗中,一个才分色和一个不辨名,是不着一色,而写尽风流。其妙处类似于希腊神话中,征战十年怨声连连的士兵看到海伦之后,心甘情愿的留学卖命。(呵呵,跑题了)。
面对如此美景,诗人只道,我的愁思到哪里才会结束。言下之义就是还乡。独在异乡,那种孤独和凄凉,日暮都会浮现和膨胀。柳宗元的小石潭竟然让他凄神寒骨。所谓的“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竟然变成“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山色淡无尽,片云飞向西。身将落日上,背指秋旻低。
我独未得往,三峰空有倪。因君寄清梦,寥绝问高栖。
溪行尽处却穿山,忽有人家并有田。
幸自惊心小宁贴,误看田水作深川。
春山罨画春江平,江头春船椎鼓声。钟陵别乘唤帆席,笑看猎猎风摇旌。
明朝太末经行处,悬愁望断烟绵树。劳劳樯燕亦留君,且共推蓬话情素。
钟陵地雄古名都,美官况复称题舆。看君逸足展夷路,逐电追风万里馀。
前知按部劳绥抚,箳篂行湿西山雨。君家孺子有遗台,试向东湖聊讯古。
兰阴新漉酒吹醅,更折江花劝引杯。圣代兴廉访良吏,迟君却抱鹤书回。
俯仰人间岁月流,偶同春望兴悠悠。桃花掩映东西岸,烟水微茫上下舟。
白酒香生茆店里,黄鹂声在树枝头。锦袍年少谁家子,走马看花乐未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