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岭下中平村,中有祝氏居其源。
文公外家道义门,积善好礼枝叶蕃。
衣冠济楚信行惇,筑室亢燥依山根。
摐耕大篆楣扁存,挂经扶耒穷朝昏。
以摐为乐遗子孙,浮云富贵安足论。
荒烟衰草金谷园,云关雾谷截来辕。
烟蓑雨笠远市喧,肯堂有子班篪埙。
山川瑞气藏浑沦,文光五采朝吐吞。
月明清夜啼黄猿,不羡变化南溟鲲,不贪爵禄何负恩。
春兰秋鞠芬幽轩,客至谈笑开清尊。
任彼轻薄手覆翻,退处宁学羝触藩。
女及笄嫁男已婚,俯仰无愧乾与坤。
醉眠老腹摩朝暾,至乐百世垂后昆。
猜你喜欢
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幸夫。别时只说到东吴,三载余,却得广州书。
我真后悔嫁给商人为妻,偏又命运不好,逢上了负心的郎,临走时,说是到东吴去。三年过后,却从广州寄来了信。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东吴:泛指太湖流域一带。
这首小令从唐女子刘采春《啰唝曲》“那年离别日,只道往桐庐。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的绝句脱化,也穿插了《啰唝曲》“莫作商人妇”及白居易《琵琶行》“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的意境。但较原诗来看,“闺怨”的含意更为显豁。“悔作”、“当逢”,口吻如生,表现出散曲小令开门见山的直露本色。“闺怨”的前提多为夫君别离远出,唐诗往往将这种前提加以隐掩或推衍。除上举的《啰唝曲》外,如张潮《江南行》:“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其妙味如前人所评:“意其远行,却在近处。总以行踪无定。”看来恰恰同《啰唝曲》的“意其近行,却在远处”反了个向。不过要让读者一览即领悟却不容易,可见唐诗是过于偏重含蓄了。
徐再思改诗为曲的原因,可能就是为了化含蓄为显露,当然也有别的因素。唐韩偓《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不怎么知名;而李清照化用其意作成的《点绛唇》秋千词,“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云云,却为人传诵。可见夺胎前人成作,也不失为出新的一途。
原诗的薄情夫君“只道往桐庐”。桐庐在富春江中游,唐方干《思江南》:“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看来唐代桐庐为一交通中心。曲中改成了“别时只说到东吴”。东吴的指谓说法不一,据周祁《名义考》,元明时习以苏州为东吴、湖州为中吴、润州为西吴,苏州在元代确实是繁荣的商业城市。这也说明曲作者不是简单地模仿照搬,而是根据元代的实际情形更改了“闺怨”的细节。
吾乡苦笋佳,出处惟石屋。
玉肌腻新酥,黄衣缘深绿。
林深恐人知,头角互出缩。
烟雨养春姿,此物未成熟。
三月腊酒香,开樽慰幽独。
烹庖入盘俎,点酱真味足。
未须五鼎牛,聊称一囊粟。
朅来庾岭下,岁月去何速。
经冬又七春,未分穷途哭。
今朝好事者,惠我生一束。
头髠甲斓斑,味恶韵粗俗。
儿童不惯尝,哕噫惊媪仆。
老妻念乡味,放箸泪盈目。
丈夫志有在,何事校口腹。
呼奴更倾酒,一笑风生谷。
五年惯在家,贫贱自称好。饥鹰空护巢,疲马长恋藁。
森梢万脩竹,自喜结交早。旦暮从渠游,不恨两枯槁。
今年出山去,败鼓费击考。此君不我嫌,到处惬怀抱。
翛然书斋下,粉黛间新老。相看便歌咏,物外恣探讨。
此生一过客,去住何足道。竹下有石交,归来薙幽草。
似水清尊照鬓华。尊前人易老天涯。酒肠芒角森如戟,吟笔冰霜惨不花。
抛枕坐,卷书嗟。莫嫌啼煞后栖鸦。烛花红换人间世,山色青回梦里家。
天汉桥西雪里村,昔年仙迹到今存。峰头白鹤留形影,洞口梅花写梦魂。
剪碎山云飞锦字,呼来江月坠芳尊。青苗有意不归去,啼鸟野花空掩门。
六洞三山缔夙缘,崧高云色正苍然。金身百丈飞龙日,宝箓千秋记凤年。
杖锡乍移吴苑外,香灯长护越台前。菩提一钵开甘露,犹忆中林静夜传。
春渚连天阔,春风夹岸香。
飞花渡水急,生柳向人长。
远岫分苍紫,澄波映渺茫。
此身萍梗尔,泊处即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