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灵握奇石,飞落人间世。怒拳一击破,高下成鼎峙。
三光发其精,吾岳借之气。精气久以灵,稍稍见奇异。
香之为草木,清之为泉水。天则为洞天,地则为福地。
㠌嵚白云根,怪巧分琐细。龙潜而虎藏,猿啼而鹤唳。
始焉三仙居,终也众真萃。至今丹砂光,上下数万里。
清游动高吟,今古几骚士。搜奇探幽深,或仅见一二。
输君呼笔神,尽发万古秘。我于尘埃中,读之如亲履。
呼儿谨縢藏,再拜归棐几。
猜你喜欢
笔间云气生毫末,纸上松声听有无。
收得三茅风雨样,高堂六月是冰壶。
坤元布气本无私,载物功深世不知。
天上春回椒殿暖,春风才入万年枝。
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这首诗是评论幽僻清冷的诗歌风格。大凡万古言情之作,皆凄切如秋虫之悲鸣;抚写境象,也凄凉如山鬼的零泪。前二句泛叙古今悲情,构造出一片悲愁哀苦的境界。一般认为这两句是在说李贺,因李贺诗中常有“秋虫”、“山鬼”的意象;也有认为指李贺、孟郊二人,因孟郊常以“秋虫”自喻。这两句可解释为泛说全体这类相似风格的诗人。孟郊、李贺都穷愁不遇,作诗都好苦吟,诗风都较幽冷。穷愁本是人生不幸,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如何处穷。元好问的态度非常明确,认为应该是“厄穷而不悯,遗佚而不怨”(《杨叔能小亨集引》)。孟郊、李贺显然没有如此泰然,寒乞之声不绝于耳,诗境幽冷凄婉。元好问反对幽僻凄冷的诗歌境界,即他所说,“要造微,不要鬼窟中觅活计”(卷五十四《诗文自警》)。孟郊诗歌可谓造微,但他所得不过是秋虫之类幽微之物。李贺也是如此,有些诗篇正是从“鬼窟中觅活计”。孟郊、李贺的这种诗风,与元好问尚壮美、崇自然之旨相背,故元好问讥评之。
后两句“鉴湖春好无人赋,夹岸桃花锦浪生”,正如宗廷辅所说,是“就诗境言之”。“夹岸桃花锦浪生”是李白《鹦鹉洲》中的诗句,元好问借此来形容鉴湖(又名镜湖)春色,展现的是与孟郊、李贺迥然不同的开阔明朗、清新鲜活的境界。“无人赋”三字又表明,他的批评对象绝非孟郊、李贺个别诗人,而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中晚唐贫士文人,特别是与孟郊近似的一些诗人。由此可见,该诗是通过孟郊、李贺来批评中晚唐穷愁苦吟一派诗人,没有盛唐开阔明朗气象,而流于幽僻凄冷。
未以穷愁逼,因为时态怜。对人唯嗒尔,阅世更茫然。
痴叔元非黠,狂奴固自贤。输吾弄杯勺,岁月只高眠。
酒无力,凭舷独客背西风。为高楼怊怅,天边易发秋慵。
收艇汀洲雨连夕,近桥帘幕水涵空。去程急、盼断书期,迤逦宾鸿。
悤悤。引离绪、烛外行云,淡画吴峰。旧国年芳,换将乱叶衰红。
涴地惊波古城曲,来年愁梦卧屏中。依前是、倦枕沉沉,魂断疏钟。
燕子风前趁午赊,海棠低映茜窗纱。蜘蛛也解留春住,一角晴丝罥落花。
春风吹繁花,秋露净孤月。壮年嗜好新,对此每倾悦。
年来百念灰,搔首惟短发。流光不我与,苔生古人骨。
常怀却世纷,宴坐学龟息。心乎茂叔莲,兴乃子猷竹。
从渠鹏去留,不问马得失。李侯宦游踪,来僦海上宅。
庭兰茁春芽,笑语落霏雪。诗文尝我过,老晦资启发。
穷思独善身,自献殊未刖。对酒还当歌,甘旨宜朝夕。
君心与我怀,相对交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