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头杨柳女儿发,绿光细妥春油油。金陵当日一樽酒,何如相见在池州。
猜你喜欢
枕障薰(xūn)炉隔绣帷(wéi),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
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chuí)。
枕边薰炉的香烟在帐幕飘袅,两年来我整天苦苦地怀念你。明月和杏花明自我的心思。
我为了寻你走遍天上人间,终于与你重新欢聚在一起,醒来才知道这又是在梦里。如今正是小雨纷飞的黄昏,画帘默默无声凄清地低垂。
参考资料:
1、严迪昌.《中华古词观止》.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48
2、刘翠,刘石.《雅词精品》.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120
3、乔力.《唐五代词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0
4、高阳里.《花笺春心·婉约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22
5、林兆祥.《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44
6、杨光治.《唐宋词三百首今译赏析》.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33-34
枕障:枕头和屏障。薰炉:用来熏香或取暖的炉子。杏花明月:杏花每年春天盛开,月亮每月一度圆缺,故以之拟指岁月时间。始应知:才能知,或正可知。
天上人间:天上和人间。觉:醒。画帘:精绣、垂彩之帘。
词的上阕看似平淡,然而有些地方也颇见精巧。如首句的“隔”字,既交代了室内枕屏、薰炉与绣帷间的位置,更使人生出一种人去楼空、远隔天涯的联想。第三句,杏花明月用来作为春秋季节的特征,并且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它们人的感知,点明只有杏花明月深知作者的相思之苦。这样写,的确为词的意境增添了一分落寞与惆怅。
词的下阕构意佳妙。代为设想爱姬已逝,却不愿信其逝,故着一问句,愈见其恍惚哀恸之态。下面两句更妙,旧日的欢情只有在新梦中重现,正当缠绵悱恻之际,忽然醒来,惟有“枕障薰炉隔绣帷”,此时的悲哀之情可想而知。但作者到此意犹未足,再着力添上一笔,醒来之时,正值黄昏,画帘低垂,雨声沥沥,真是到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境界。古人曾说,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如这首词的结句,不仅为全词增添了画意诗情,并且给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想象余地,真是所谓词家本色,故能打动悼亡者之心。
纵观全词,词的上片先写悼亡、相思之情,枕障、薰炉、绣帷依然如故,但物在人非。面对有情之物,悼亡之人仿佛看到了昔日爱姬。遐想当年,他与爱姬情之融融,爱之切切。深情所系,爱姬逝去的两年之中,每日情思袅袅,过往的回忆使他无法忘怀,不禁邀请春花、明月与之共语。因这情,花知、月知、天知、地知,如此深切的感情确实哀婉动人。下片写梦中相会,情到深处,悼亡人竟不信爱姬已逝,上天入地苦苦寻觅,但都成空,只好在梦乡重温旧情,而这往日的欢乐,又仿佛别添几分新鲜。这新鲜,是经年之后爱情的一种升华。全词写得真切、自然、哀婉动人。
寒食清明前,开门不敢觑。虽非桃李花,正是伤心处。
豆花蒙密掩蓬庐,人卧西风七月初。病似孤城频受困,愁如乱发不胜梳。
澄心未了三生业,薄福难消一卷书。际此中年尽磨折,焉知颓老更何如。
何君湖海豪,风格素简贵。时名动京国,万乘亲赏味。
阅世嗟瑕瑜,虚心洞泾渭。初持大行节,再典司农饩。
竹符作诸侯,花封趋县尉。出都日次鹑,至郡斗建未。
三勤民劝劳,五教俗移气。夹溪拣芽人,比屋浴蚕媦。
□见□鞭蒲,坐使歌蔽芾。伟哉财赋邦,得君天子慰。
青青大田麻,蓬生满其中。弱丝附直干,缠绵得所从。
古人重友生,资彼丽泽功。倾盖一相知,白首此心同。
谁言淡如水,君子贵有终。乾糇起愆怒,习习多谷风。
平生握手欢,笑语藏机锋。利合谊还厚,势尽情自穷。
歌彼伐木诗,怆然感予衷。
堪笑吾家五亩园,新添石岸筑云轩。眼看流水清无底,面揖群山翠欲奔。
拂拂好风凉入座,娟娟明月影侵门。弟兄岁晚团栾处,自摘青蔬荐酒尊。
去国思旧游,寻山发幽眺。
遥凌天门石,洸对临海峤。
神关列雄镇,粉堞抱遗庙。
天水远自空,云霞近争耀。
客行始多感,世事纷难料。
同俗岂素怀,趋时固殊调。
既为达士耻,复彼逐臣诮。
尘泪应言垂,江容带愁照。
秋阴散微翳,炎景扇余燎。
行矣庶无欺,忠信将可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