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响萧萧已满枝,冷香不放小船移。总宜酒散笙歌歇,睡彻玉楼人未知。
猜你喜欢
诗成一见英雄手,笔落能令风雨惊。
万古言言有余烈,从今词翰岂虚名。
兔臼寒霜染雪毫,绿烟微散月初高。野人醉醒罗浮梦,长忆仙娥玉色醪。
湖上东风雨乍晴,湖中画舫乱歌声。七桥柳色青摇水,千佛山光绿上城。
名士今犹传历下,尚书终是怨燕京。不堪往事重怀古,步向沧浪听濯缨。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诗的前两句“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是写韩歆“昔日”与“今日”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韩侍御,即韩歆。公元758年(唐至德三载)被贬,由殿中侍御史来广德隐居,此时李白送韩歆去广德。昔日,韩歆是侍御,“或给事殿中,或举劾非法,或督察郡县,或奉旨外出”,“衣以绣者,尊宠之也。”可以说是耀武扬威,富贵荣耀。然而,韩歆“因朝会,闻帝读隗嚣、公孙述相与书,歆曰:‘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亦有才。’帝大怒,以为激发。”“今日”李白“贳酒”来招待“昔日”的“侍御”了,如此巨大的落差,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的后两句“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写欢送韩歆的情景。韩歆被贬,要去广德隐居,人们送别得喝酒,酒要用钱来买,没钱的李白有时用五花马、紫绮裘、龙泉剑去换。然而此时,诗人又身无分文,好友来了,“人情大似债,头顶锅来卖。”李白去赊酒,而且赊了大量的酒,“与君倾”。诗人一边赊酒,一边又去赊月。“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赊月自然要简单得多。“暂就东山赊月色”,这里的“月色”也赊下了,这里的“舞台”是东山,灯光、布景任尔用,诗中将“酒、月、歌”融合在“东山”的大背景下。当夜皓月当空,月光满地,诗人放声歌唱,人们尽兴欢歌,“酣歌一夜”,通宵达旦,这是为欢送一个人:“泉明”。泉明,即渊明,陶渊明。《野客丛书》载:“谓渊明一字泉明,李白诗多用之,不知称渊明谓泉明者,盖避唐高祖讳耳,犹扬渊之称扬泉,非一字泉明也。”诗人有意此时把韩歆比作陶渊明。因陶曾在彭泽县为县令,辞官不做。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李白在这里将两人相比,主要是对韩歆的安慰,更是对他的颂扬。
这首诗在艺术上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睹物兴情”、“辞以情发”。李白将客观景象溶入自己的主观意象,并达到了形式上的同构与精神上的共鸣,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的那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诗句浑然天成,如行云流水。
海隐方搜催雪诗,韦郎落笔补新辞。云边花舞琼千点,座上风流玉一枝。
如许寒光宜应瑞,不胜幻色又添奇。政须瀹茗清灵府,尽把文章润色之。
肌体生鳞须飒毛,衰年怯冷欲儿号。无人来绽韩公袄,有友能施范叔袍。
入手乍惊儒袖阔,披身尤喜义襟高。书生忍冻谁相顾,共弊轻裘赖我曹。
广寒宫。秋期明日方中。叹阴晴、自来无定,何如今夕从容。
棹兰舟、乱穿波月,斟玉斝、清带荷风。身世难期,欢娱易失,名言千载记坡公。
公曾道,凉天佳月,何必限春冬。况复有,西宾共载,仙季相从。
笑疏狂、兴来无尽,舣舟更策吟筇。任诸君、班荆藉草,环四岸、度竹穿松。
飞上崇台,放开老眼,冰轮谁遣却朦胧。多应是嫦娥见妒,胜事不教穷。
天知我,须臾风起,万里云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