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龄既罢事已矣,偃月堂深祸更深。纵把霓裳都拂去,未应边马不骎骎。
猜你喜欢
春草坡前万马尘,麝香犹带荔枝新。思量前日盘中舞,含笑君王是路人。
自来名将出名儒,暂驻襜帷向上居。城绕朱阑连百雉,门排画戟壮群乌。
云开五老招何及,秋对九峰清有馀。楼上记成镌琬琰,庐陵须得蔡襄书。
吏部信才杰,文峰振奇响。
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
岂言陵霜质,忽随人事往。
尺璧(bì)尔何冤,一旦同丘壤(rǎng)。
尚书吏部郎谢脁确是才杰,在文坛独树一帜不同凡响。
音调铿锵声律工稳谐金石,才思高华如追逐风云之上。
哪想到不畏严寒高洁品性,忽然卷入了人事纠纷死亡。
像尺璧一样的珍宝蒙大冤,构陷成狱死于非命归丘壤。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吏部:指谢脁,谢脁曾为尚书吏部郎。文峰:即词峰。峰,一作锋。
金石:指钟磬等乐器。谐:和谐。思:才思。风云:形容高超。
陵霜质:指谢脁不畏强暴的品质。人事:指新陈代谢、生死存亡的现象。
尺璧:径尺之璧。指谢脁是稀有的人才。
这首诗以诗的形式,正确评价了谢脁的艺术成就及其地位,对这位文坛奇才过早地死于非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感伤。诗人沈约雅爱谢脁的五言诗,他经常赞叹:“二百年来无此诗也。”(《南齐书·谢脁传》)此诗前四句就是这一高度评价的具体化。诗人沈约认为,谢脁才华杰出,荦荦独占文坛鳌头,具有很高的地位。这是因为,其诗之“调”与“思”都与众不同。诗思高华,追风逐云,灵秀而飘逸,固非常人可以攀比;而诗的铿锵音调,优雅动听,都堪与音乐之声媲美,犹令人赏心惬意。这里的“调”,已不仅仅是指诗的自然音节,也兼指沈约、谢脁等人率先追求的诗的人工音律,即声律。诗人沈约醉心于追求诗的声律之美,他著《四声谱》,创“四声八病”之说。谢脁、王融等人积极响应,身体力行,把沈约的声律说运用于诗歌创作之中,开创了风靡一时的“永明体”。沈约和谢脁都是“永明体”的代表诗人,而“永明体”实际上成了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桥梁。由此可见,在对诗的“调”的认识与追求上,他们是灵犀相通、默契一致的。所以,沈约这里称赞谢脁诗“调与金石谐”,确是知音之评。
后四句对谢脁的不幸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沈约这里先盛赞谢脁品质高洁,接着一曰“忽随人事往”,“人事往”指非自然死亡,而“忽随”二字更透露出非同寻常的意味,暗示谢脁是死于非命;二曰尺璧之质而与丘壤同污,埋没于地下,实在可叹可惜。这样,诗人便在这里着意造成了品质之优秀和生命之短暂的反差,由此发抒出对谢脁不幸遭际的无比惋惜之情,感情激烈、发露,溢于言表。
爱其美才而悲其横死,是此诗的主旋律。全诗评骘公允,不谀不贬,因而成为品评谢脁的千古不易之辞;真情率意,不假雕饰,因而又是千古悼亡怀友的传诵之作。
骎骎驱马去,秋晚思悠哉。
日暖禾黍熟,霜晴鸿雁来。
晚篁经雨出,幽菊犯寒开。
官冷无拘束,寻山首易回。
昔记古甲子,商灭而周兴。如何雨此日,乃为霪雨徵。
阴阳久乖张,此事颇有凭。岂天悔牧野,洗此漂杵腥。
旧雨水未乾,洞房苔欲青。新雨虽霢霢,欺我墙善崩。
虚堂就夕眠,永夜楸桐声。萧然秋气至,岂觉巾屦轻。
怜我老病者,三伏困薰蒸。得凉且饱饭,何暇念秋成。
山中薄业有莱田,出入於兹五十年。
夹径两崖几蜀道,沿流十度异贪泉。
鹿门莫遂平生愿,屐齿常为险阻穿。
晚卜一丘旗岭上,辋川风月为留连。
寄食清江院,从秋又涉冬。水侵慈姥竹,风落孝陵松。
野宿从晨钓,山居傍夕烽。相逢徐孺子,多谢郭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