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蕨西山下,扳援陟崔嵬。游子望乡国,泪下心如摧。
浮云塞长空,颓阳不可回。南归断舟楫,北望多风埃。
已矣供子职,勿更贻亲哀。
猜你喜欢
野烧初肥紫玉圆。枯松瀑布煮春烟。
偃徐妙处元无骨,钩弋生来已作拳。
蚤韭不甘同臭味,秋莼虽滑带腥涎。
食经岂为儿曹设,弱脚寒中愁未然。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jiǒng)临村路傍溪桥。(村路一作:林村)
不知近水花先发(fā),疑是经冬雪未销。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迥:远。傍:靠近。
发:开放。经冬:经过冬天。销:通“消”,融化。这里指冰雪融化。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此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水光山色斗分明,何许清泠画不成。
月在波心流不去,蒹葭影里一舟横。
东乡土高宜植棉,久雨草长青铺毡。田家妇女停织作,趁晴尽出芸中田。
田在草间草没踝,赤日行天烈于火。手不停锄汗满襟,面目都化城中黔。
暮归惊闻啼彻户,呱呱待哺儿饥苦。哺儿更虑奉姑迟,急入厨中煮粥麋。
弥月劳劳心力计,棉高渐见花铃缀。悬耜惟思弄机杼,谁知及早完秋税。
玉佩连浮星,轻冠结朝霞。列坐王母堂,艳体餐瑶华。
湘妃咏涉江,汉女奏阳阿。
钟吕遣风仙,专行教化。故锁庵门即非假。用机诱我,暗剔灵明惺洒。脱家风狂做,弃儒雅。真个内容,难描难画。六铢衣光彩,体披挂。手擎丹颗。莹莹光明无价。盖因传得些,非常话。
削竹名何器,年来试用频。揩摩长在手,痛痒不求人。
刻画儿童掌,追随老病身。渭川淇澳际,托分久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