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月步流河,茅檐两岸多。归人犹待渡,栖鸟尚争柯。
尘舆市喧息,风移帆影过。洞箫谁按曲,音韵若清和。
猜你喜欢
一雨连三日,敲窗尚未休。江潮将决岸,夏令竟行秋。
清旭浓云蔽,灵湖惨雾稠。皖公山对望,益动杞人忧。
蕉衫槿帽。趁古水百折,花阴移棹。八九点鸥,引入仙源,香风绕。
乞浆崔护今番到。也迷却、重门深杳。竹间杨外,红情不断,解迎人笑。
真好。苔行莎坐,拓耕屋只在、云根石杪。自有桃娘,挽樱评柳,都休了。
收残黄垄獐牙稻。便料理、秋矶蓑钓。醉眠船尾罾头,醒来月小。
淮甸古来多俊杰,府公今代更贤能。三年作郡民父母,一日还朝帝股肱。
天近储宫沾海润,风随官舸戛云层。钱清江上共相送,光价刘公百倍增。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失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如果认定无望,反而转向超脱,看破红尘。在封建士人中,多数是明知无望,却仍抱希望,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沦落苦楚。李益这诗即作是想,怀此情。
第二天立秋,第一天照镜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诗人看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苍老了。但他不惊不悲,而是平静淡漠,甚至有点调侃自嘲。镜中的面容,毕竟只表现过去的经历,是已知的体验。他觉得自己活着,这就够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无须多想,不必烦恼,就让它留在镜子里。但是,镜外的诗人要面对第二天,走向前途,不知该怎么办。他觉得后一天恰同前一日。过去无成而无得,将来正可无求而无失。何况时光无情,次日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如此,不容超脱,无从选择,只有在此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凉却的心,去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前途。这自觉的无望,使他从悲哀而淡漠,变得异常冷静而清醒,虽未绝望,却趋无谓,置一生辛酸于身外,有无限苦涩在言表。这就是此诗中诗人的情怀。
诗题“立秋前一日”点明写作日期,而主要用以表示此诗的比兴寓意在悲秋。“览镜”,取喻镜鉴,顾往瞻来。前二句概括失志的过去,是顾往;后二句抒写无望的未来,是瞻来。首句,实则已把身世感慨说尽,然后以“在镜中”、“两鬓雪”、“对秋风”这些具体形象以实喻虚,来表达那一言难尽的的遭遇和前途。这些比喻,既明白,又含蓄不尽,使全篇既有实感,又富意趣,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一片心稽古,难教事物移。不知颜子若,亦有杜陵诗。
江海无诸老,文章授小儿。非干寒苦事,短发自成丝。
秋来天色半晴阴,衰鬓难禁节物侵。兰叶向人方泣露,菊花催酒已浮金。
莫将诗课频频聒,不那愁城日日深。咫尺南山堪寄傲,欲随鸠杖遍幽寻。
风卷疏烟远岫分,天开一镜皎无云。
衰荷摇落汀洲晚,犹舞馀香坠茜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