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界浩无穷,天王部落雄。谁知贝叶地,即是水精宫。
乌塔秋声里,鸾冈晚照中。先贤多妙句,栏楯入西风。
猜你喜欢
缭绕荒蹊密,枝撑古屋横。云飞宾雁急,水泛浴凫轻。
地迥无人迹,山空伐木声。庞公禅窟内,拄杖日閒行。
情弱抽思长,腕娇运笔拙。
口诵恐易忘,笺书还自裂。
翰林吉士登科早,最喜岩翁年未老。春风迎养来京师,长日怡怡在蓬岛。
秋深勿忆故园山,便向河头买棹还。随云暝入黄芦渚,乘月寒过碧草湾。
到家想及隆寒候,石窗依旧梅花瘦。樽中有酒醉复醒,尘世从教触蛮斗。
锦楼寿曲未须吹,且听江边老妇词。
但愿年年好官长,一如官长在官时。
方域提权重,朝廷择士尊。纲疏因正纪,流洁为澄源。
寒日风威静,熙阳气序温。人知廉使体,物荷圣皇恩。
清辔才周境,归途已驾辕。光华三节瑞,邃密九重阍。
韶集丹山凤,云升北海鲲。闻公难避让,天下尽元元。
干戈短景去匆匆,回首南朝一梦中。世事尽随天道北,春正依旧斗杓东。
四时玉烛堪调燮,万国车书想混同。寂寞荒山老松树,看渠梅柳竞春风。
雨来细细复疏(shū)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细细的,疏疏的,雨儿飘飘洒洒;你下又下不大,停又不肯停下。
是不是妒忌我太喜欢欣赏那远处的青山?故意从檐下滴成一层珠帘,遮住那千峰万崖。
参考资料:
1、于北山.杨万里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28
2、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47-248
疏疏:稀稀的样子。
“千峰”句:远山好似隔在一层珠帘中,似有似无。
生活中小事,自然界景物,到了杨万里的笔下,总是充满无穷的情趣。杨万里生平游迹很广,他的诗中,写山水的很多;他又特别喜欢雨景,所以写雨的也不少。这些诗,每一篇有每一篇的特点,令人百读不厌。这首绝句写小雨。雨本是没有情的东西,杨万里偏要赋予它与人相同的感情,于是使诗充满了新鲜感。
诗前两句刻画小雨,说丝丝细雨,稀稀拉拉地下着,既下不大,又不肯停下。首句以两组叠字状出小雨的情况,非常传神,与他的《雨作抵暮复晴》中“细雨如尘复如烟”句一样,描绘得很细,但有程度上的不同,这里写的是小雨,不是毛毛雨,所以不如尘似烟,而是“细细”与“疏疏”。第二句从雨量上写,不能多又不肯无,那便是小雨。
即使是小雨,下久了,在屋上、树丛中也都渐渐地凝聚成水珠,滴落下来。三、四句便写这一情况。杨万里在《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中也曾描写过这样的雨景,诗说:“雨入秋空细复轻,松梢积得太多生。忽然落点拳来大,偏作行人滴伞声。”对雨水滴下采用自然的描写手法。这首《小雨》诗,换用拟人手法,说自己生平喜欢看山,这雨似乎对自己妒忌,有意从屋檐上滴下,组成一张珍珠般的帘子,把那千峰给遮挡。“珠帘”二字很确切,因为雨不大,尚是一点点下滴,如成串的珍珠;如果是大雨,流下的就是水线、水柱,而雨本身就成了帘子了。说雨妒,诗人是在调侃,但这一调侃非常有意思。因了雨的妒,挂上了珠帘,却使原本的景色似乎更加优美。因为是稀疏的珠帘,隔着它去眺望远处的山峰,增加了迷濛,比直接看山更富有诗情画意。清代蒋士铨《题王石谷画册》中有“不写晴山写雨山,似呵明镜照烟鬟”句,说出了雨中青山的韵味。杨万里眼前的山,正带有这样的韵味,也正是杨万里追求的意境,他在《秋雨叹》中也这样写道:“横看东山三十里,真珠帘外翠屏风。”对隔着窗前珍珠般的雨帘眺望婀娜的青山,充满了喜悦。
诗仿佛不经思考,脱口而出,正如他在《晚寒题水仙花并湖山》诗所说,“老夫不是寻诗句,诗句自来寻老夫”。语言明快而诗意曲折,正是杨万里小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