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置散荒墟境,数月无祠迫暮冬。芋药五斤谁馈我,甑尘无用叹溪舂。
猜你喜欢
山翁包题抵书信,盥掌剥封乃茶茗。更看健句团笔阵,得之足以忘食寝。
清风两腋何敢辜,常日诸人当聚饮。陆子泉头活火煎,一啜须令各苏醒。
山翁不管膏粱味,道士常从芝朮餐。想见散庵高洁地,竹垆深火对瓢箪。
二父知翁二十年,莫论上世往来贤。寓邦更到村庵远,不信翁心不黯然。
灵井曾烦翁记文,至今流水对荒坟。孤儿自扫松间祭,人隔九泉闻不闻。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guǒ)尸还。
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环:与“还”同音,古人常用作还乡的隐语。胡奴:指清王朝封建统治者。玉关:即甘肃玉门关,汉时为出塞要道。
沙场:本指平沙旷野,后多指战场。马革裹尸:英勇作战,战死于战场。
“拼将热血洒疆场”,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
启首两句就写得颇具气势,“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出征的战士应高唱着战歌,挥举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统治者杀到关外。玉关,本指玉门关,这里代指山海关。清政府是在关外发迹的,因此要杀到关外,把他们彻底消灭。这里用一个“环”字,预示着反清斗争一定会取得胜利,战士们会踏着歌声,凯旋而回。后两句写得极其悲壮,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战士,想到的只是为国捐躯,根本不去考虑身后事,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又何必用“马革裹尸还”呢?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有谁髯似仲坚虬,莫畏扶馀路阻修。回日戈思鲁阳战,切云冠学屈原游。
神人姑射遥相待,佚女娀台近可求。小别千年行万里,故应魂断日南舟。
细雨连阡陌,轻云湿不飞。池寒鸥自卧,巢冷燕催归。
惨澹疑沈树,飘萧忽近帏。檐花沾已久,稍欲堕人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