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外山围逼晚苍,步随閒意老身凉。雨收犹自吹残点,湿起池荷一阵香。
猜你喜欢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yán)楹(yíng)。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好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子照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
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
参考资料:
1、李奎福.《历代名诗三百首》.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237
2、李万龙.《古典诗歌鉴赏规律》.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5:92
一雨池塘:一处雨后池塘。淡磨:恬静安适。淡,安静。明镜:如同明镜。檐楹:这里指房屋。檐,房檐。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舞:飘动。更作:化作。荷心:荷花。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图,从诗中写到的东风、垂杨、荷花等物象来看,背景是春季,因此,再确切些说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
首句展示的是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第一句写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只淡淡地出一“平”字。如果只读这一句,会觉得它过于平常,但在这句之后紧接以“淡磨明镜照檐楹”,却境界顿出。“淡磨”二字颇可玩味。施者是春雨,受者是池面,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好比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比中有比,比中有拟人,这就使“水如镜”这一浅俗的比喻有新鲜之感。不仅能使读者感受到春雨后池上异常平静、明净的状态,并能进而联想到前此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淡磨明镜照檐楹”,创造的正是非春雨后池塘莫属的艺术境界。与此相适应,这两句语势平缓,无一字不清静,连略带动感、略为经意的“淡磨”二字,也一如字面,给读者以一种轻淡的心理感受,显得毫不着力。
三四句由静而动,进一步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东风忽起,舞动池边的垂杨,吹落垂杨柔枝细叶上缀满的雨滴,洒落在池中舒展的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细密的声响。这里,诗人笔下荡漾的东风、婆娑起舞的垂杨、荷心的万点声,无一不具有一种流动的韵致和盎然的生意,与前二句相比,别是一番情趣。与此相随,语势节奏也由平缓而转向急促,字字飞动起来。“忽起”二字,首先造成突兀之势,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动感;随后再用“更作”二字作呼应回旋,造成一种急促的旋律,从而把上述有形的与无形的、动态的和声响的景物联贯起来,组成一幅形声兼备的艺术画卷。
雨后池上景物之美,诗人既写其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收到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首句平直叙起,次句从容承之,而以第三句为主,尽宛转变化工夫,再以第四句发之,本是约句的一般造法(见《唐音癸签》卷三引杨仲弘语)。诗人用这一方法巧妙安排,使语言结构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成因势置景、笔随景迁之妙。
白雪朱弦一再行,春风纤指十三星。云窗雾阁有今夕,宝靥罗裙无此声。
萧洒寒松度虚籁,悠扬飞絮搅青冥。胎仙不比湘灵瑟,五字钱郎莫漫惊。
神剑虽闭匣,精光岂可藏。骏马纵服盐,意气常激昂。
人生显晦何能定,只有肺肠堪照映。投杼犹然惑母慈,拾煤尚足疑宣圣。
往日康衢或太行,乍时谈笑多机阱。下士驰驱竞世情,大贤优游引天命。
公之妙质信非常,冰壶照射触琳琅。高怀直揭千寻势,异藻常函五色章。
材大任小已足惜,守正被屈仍踧踖。兰佩翻同萧艾捐,珠光却等沙尘掷。
乃公气度转开扩,倚涧寒松看落落。折齿终不废啸歌,刮骨何妨任欢谑。
僦居幸与诸子邻,閒来文酒日相亲。兴狂每索山花笑,歌罢翻闻鸟语新。
有仆捆屦差活身,慇勤伏侍忘其贫。诸郎矫矫多奇气,摄衣屡接席上宾。
江左风流终自在,顾氏神驹竟可驯。钜力便堪扛鼎吕,奇珍那得惮磨磷。
黄钟子气今回律,转盻旋看天地春。
一别芳洲不计年,旧时攀折柳依然。
故人似欲撩计兴,賸折梅花向酒边。
渔艇无踪樵径荒,平沙露冷月微茫。问师此景从谁得,莫是前身现雁王。
归老何须乞镜湖,秋来日日饱蓴鲈。
正令霖雨称贤佐,未及烟波号钓徒。
多病厨中药,消閒枕上书。青山当老屋,此兴近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