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筑向东郊,低檐浅覆巢。自知心计拙,不与市情交。
夜烛调诗律,晨香玩易爻。有时松影散,坐看鹤归巢。
猜你喜欢
水外十三坡,居人总荷戈。烟营江树尽,霜木陇云多。
樵爨村村屋,斧斤旦旦柯。白驹空谷在,何事卜行窝。
卜筑茅堂堪避人,云泉萝月不胜春。武陵浪说桃花水,一曲沧浪底性真。
九江村色明,三径欲经营。最喜池塘遍,圆波连月生。
此中有桑竹,无以异蓬瀛。谁信扶摇翼,而甘择木情。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chàng)望江头江水声。
荷叶初生时,春恨已生。荷叶枯时,秋恨又成。
深深知道,只要身在人世,情意地久天长永存。多少惆怅,只有那流不尽的江水声。
参考资料:
1、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22-223.
春恨:犹春愁,春怨。生:一作“起”。
深知:十分了解。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刘熙载《艺概·诗概》独推李商隐诗“深情绵邈”,这首悼念所爱者的小诗便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佳作。
这首七绝虽都是律句,但句与句之间不尽符合粘对规则。作者故意让一二句之间不对,二三句之间不粘,并采用其独擅的字句重用的手法来叙事抒情。冯浩赞此“调古情深”,正说出了这首以律句所写的古绝,声调感怆悲凉,情思缠绵哀痛的特点。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诗一开头就用缓慢沉重的语气喃喃诉说起作者内心的憾恨。上、下句七字中有四字重复,类似的字句重用令人想起其七绝名篇《夜雨寄北》中关于“巴山夜雨”的吟咏,读来自有回环往复、似直而纡的情韵。这两句赋中寓比,把无情的曲江荷叶化为有情之物,仿佛荷叶的春生、秋枯都与诗人的哀思有关。句中春生、秋枯,恨生、恨成映衬对比,更丰富了诗的内涵。这样,诗的前半从语气、字句、修辞、写法诸方面无不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悼亡的沉痛感情。类斯情事在义山的悼亡诗中颇有可印证者,取以参读有助于对此诗内容旨意的理解。《房中曲》云:“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大中三年(849)春,王氏已患病。时义山因府主郑亚被贬,罢桂管幕职落魄返京。夫妻久别重逢,无语凝噎。了解义山长年飘泊,依人作游的经历,自会对其诗中“春恨生”的含意有较具体切实的理解。第二年,诗人为生计所迫,又不得不奔波千里,到徐州卢弘止幕府。《房中曲》又云:“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大中五年(851)春,义山徐幕罢归,补太学博士,在京与爱妻一起度过最后几个月的光阴。不幸王氏于秋天病殁。“柿叶翻时独悼亡”、“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这些悼亡诗名句,正可说明其“秋恨成”所指为何。“人世死前惟有别”,义山伉俪情深,却为着仕途生计夫妻常常在分离中,王氏遽尔病逝,这给诗人留下多大的憾恨。只有知人论世,才能比较确切地把握其中叙事抒情的内容。
“深知身在情长在”一句无限凄惋,将前两句所蕴含的绵绵深情推向无以复加的诗境。如此一往情深的悼亡语,正如其作于东川的《属疾》诗所云:“多情真命薄,容易即回肠。”他也只不过暂存人世,最为伤心的是常常触绪成悲,哀思难禁。不过,这一句显得更为沉痛哀绝,唯《无题》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至情之语可以仿佛。诗情亦由此臻于极至的境界。
前三句是至情语,结句则新境再展,转用婉曲语作收。又值幕秋之时,衰病垂幕的李商隐独游曲江,闻声起哀,触景伤情。“怅望江头江水声”,他似乎在怅望水声,而不是在听水声。表面的视、听错乱,深刻地反映了他内心的怅恨茫然。通感所谓声入心通,这里正说明其听觉、视觉、感觉的交融沟通。诗人所视、所听并不真切,唯是思潮翻腾,哀痛难忍。曲江流水引起他前尘如梦的回忆,往事难追的怅恨,逝者如斯的叹息。诗戛然而止,却如曲江流水有悠悠不尽之势。
自有达尊三,交接情方启;寻常通名刺,称谓存典礼。
等级肃森森,风俗淳济济;陋矣轻薄子,观天坐井底。
矜其富贵容,几同漫刺祢;时或谒尊者,傲然相兄弟。
不闻鄘之诗,相鼠犹有体。
轩辕吹律凤凰台,春满乾坤绝点埃。一夜星随天左转,八方风自日东来。
草痕向暖安排动,花信迎阳次第开。白发野人瞻气象,却从云采望蓬莱。
偶然墨扫牡丹枝,谁怪浓妆倚市窥。春色元非老人事,郭华尽尔买胭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