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即事
亲凤塔,住龙沙,天下太平无事也。辞却公衙,别了京华,甘分老农家。傲河阳潘岳栽花,郊东门邵平种瓜。庄前栽果木,山下种桑麻。度岁华,活计老生涯。
怀古
曾窨约,细评薄,将业兵功非小可。生死存活,成败消磨,战策属谁多?破西川平定干戈,下南交威镇山河。守玉关班定远,标铜柱马伏波。那两个,今日待如何?
楚汉遗事
楚霸王,汉高皇,龙争虎斗几战场。争弱争强,天丧天亡,成败岂寻常。一个福相催先到咸阳,一个命将衰自刎乌江。江山空寂寞,宫殿久荒凉。君试详,都一枕梦黄粱。
叹世
手自搓,剑频磨,古来丈夫天下多。青镜摩挲,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窝。有声名谁识廉颇?广才学不用萧何。忙忙的逃海滨,急急的隐山阿。今日个,平地起风波。
猜你喜欢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
去岁别舂(chōng)陵,沿流此投迹。
室空无侍者,巾屦(jù)唯挂壁。
一饭不愿馀,跏(jīa)趺(fū)便终夕。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老和尚精通释氏道义,整天默默不语而心神宁静。
据说是去年离开舂陵,沿着潇水投奔零陵。
居室简陋没有侍者,只有毛巾鞋子挂在壁屛。
用餐时一粒饭都不肯剩存,饭后盘腿而坐直至太阳西沉。
窗外风吹稀疏的竹枝沙沙作响,井边的老松上清露泠泠。
适合的地方就是安居的场所,庭院青悠悠芳草芬馨。
参考资料:
1、王国安.柳宗元诗笺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00-203
机:关键、要点。
舂陵:地名,在今湖南宁远县柏家坪。
屦: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跏趺:佛教徒结跏趺坐的略称,双足交迭而坐,是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
偶:谐合。
这是一首酬赠诗,诗中描述了这样一位老和尚:他生性喜静,沉于佛事,佛理精熟,生活简朴,令人肃然起敬。全诗语言明白晓畅,内容单一。
全诗可分为三节,前四句是第一节,概括介绍老和尚,一“熟”一“默”,形象地刻画出了老和尚内外特点。中四句为第二节,以白描手法,反映了老和尚节俭的生活。后四句为第三节,写庭院环境,衬托老和尚不凡的修养。全诗结构匀称合理。
此诗在写法上运用衬托手法。先写老僧话少心静,再写居室空荡,生活简朴,环境天然,意在衬托“长老”内在的充实以及对佛道的精熟。在此诗第三节以生活环境的自然幽雅来衬托主人的涵养。另外,此诗所布的“虚白”,如长老的家世如何,缘何而投空门,乃至姓名法号等等,读者都不得而知。诗人有意将此谈化,恰恰突显了中心内容,使“熟”字成为此诗的诗眼。把读者的目光引向了长者对佛的热情与虔诚,“长者”就像是为“佛”而生,为之痴迷,愿为之倾尽生命的坚定执著的信使,是一名地道的全身心投入的“浮屠”。
柳宗元的赠诗答诗,一般都是写给好友亲朋的。像此诗这样写给既非亲故、又无深交的一般僧侣,是少之又少。这就反映出诗人对老和尚的敬慕以及贬谪生活的孤独寂寞之情。此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长老的敬仰与羡慕,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当时旧痛欲罢不能的心境。
月斧云斤动九天,芙蓉城郭倚秋烟。当关猛将谢仙火,横海灵槎太乙莲。
万劫长埋金鹤唳,九宫枉费玉蚨钱。蓬莱方丈知何在,回首沧桑意惘然。
久倦川涂曲,忽此望淮圻。波长泛淼淼,眺迥情依依。
稍觉金乌转,渐见锦帆稀。欲知仁化洽,讴歌满路归。
去秋窥东溟,今冬浮五湖。长叹天地间,人区日榛芜。
出门多蛇虎,局促守一隅。梦想在中原,河山不崎岖。
朝驰瀍涧宅,夕宿殽函都。神明运四极,反以形骸拘。
收身蓬艾中,所之若穷途。杖策当独行,未敢惮羁孤。
愿登广阿城,一览舆地图。回首八骏遥,怅然临交衢。
原沉向九泉,推死已千年。
有水皆争渡,无村不禁烟。
金阙琼台拥玉皇,群仙步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