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二首 其二

起个诗意的名字
一穗芦鞭一穗尘,西园红艳眼中新。帽檐分去家家喜,酒面飞来片片春。
梅柳几曾同故事,樱桃才得缀芳辰。荒城此日肠堪断,老
作者头像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猜你喜欢

十月风光,小春时候,宴堂初启朱筵。博山云润,风细袅晴烟。坐有文章公子,争吟唱、诗满花笺。帘帷里,时闻笑语,今日间生贤。
郎潜。虽未贵,虚名自有,清议推先。更那堪、高堂重庆兼全。占取人间乐事,何必羡、玉带貂蝉。飞觞处,深深更祝,龟鹤永齐年。
东湖新竹
插棘(jí)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lián)(yī)

竹初种时,用棘条编成篱笆,小心谨慎保护好新竹,新竹长成,碧绿浓荫,倒映在水之涟漪中。

插棘编篱:即用荆棘编成篱笆。指开始种竹时的情况。棘,有刺的草木。寒碧:苍翠。寒,清冷,竹叶给人有清凉之感,故称寒碧。涟漪:细小的水波。

清风掠(lüè)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夏日的清风吹过地面,好像秋天提前而至,赤日当空,也不感到正午的炎热。

掠地:卷地;从地上刮来。秋:清凉。赤日:夏天的太阳。午:中午。

解箨(tuò)时闻声簌(sù)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笋壳脱落时,听到簌簌悉悉的声音,竹子拔节时,初现疏疏落落的倩影。

箨:竹类躯干上生出的叶,俗称“笋壳。”竹竿生长过程中逐步脱落,称为“解箨”。簌簌:象声词,此形容笋壳脱落时的声音。放梢:竹梢生长伸展。梢,枝头末端。离离:茂盛的样子。此指枝繁叶茂。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diàn)仍教到处随。

退归闲暇的时候,我经常来这里,来的时候仍然随身带着枕头和竹席,好随地安眠。

簟:一种轻便细巧的竹席。

[赏析]

  诗的形象性很重要,咏物诗更是如此。一株树,一竿竹,一朵花,看起来是静止的东西,比较平常,但有才华的诗人,通过艺术的语言,从各个侧面,以恰当的描画把它形象地表达出来,就会把景物写活,从而“静止”的东西也会变得栩栩如生。陆游这首咏竹诗,正是以“多侧面”的形象性描写,赋予“东湖新竹”以生命。诗的开头一句,写出种竹时的情景,接下来一连五句,都是从不同角度,对新竹进行形象化的描绘。第二句“寒碧映涟漪”,通过水来反映它的疏影。这里竹的“寒碧”和水的“涟漪”,互相呼应,都有“冷”、“凉”的含意。第三句“清风掠地秋先到”,通过“风”来反映竹梢的敏感和迎风摇曳的情景,“秋先到”三字,十分准确,生动,把“新竹”纤枝因风而动的特点,形象地烘托出来。第四句“赤日行天午不知”,通过“光”来反映它的绿荫萋萋、一片苍翠的景象。五六两句中“声簌簌”、“叶离离”,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形象逼真地描画出新竹成长过程中的特点,读后使人如见如闻。最后两句抒情,写作者对竹林的爱慕和想望,希望“官闲”是经常到此“枕簟”。而这竹篾制成的“簟”,又呼应试题的“竹”字。这首诗由于在形象性方面着意求工,诗意也就更加清新传神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弱岁弄词翰,遂叨明主恩。怀章过越邸,建旆守吴门。
西圯阴难驻,东皋意尚存。惭逾六百石,愧负五千言。
寄世知婴缴,辞荣类触藩。欲追绵上隐,况近子平村。
邑有桐乡爱,山馀黍谷暄。既非逃相地,乃是故侯园。
野竹多微径,严泉岂一源。映池方树密,傍涧古藤繁。
邛杖堪扶老,黄牛已服辕。只应将唳鹤,幽谷共翩翻。
仆夫疲踬复小休,晴云澹澹更悠悠。
村陂无人鸟声乐,涧草不动春风柔。
长道此去星斗近,后期南来桑枯稠。
怀哉吾祖不温席,老矣长卿今倦游。
长淮宛转淮山麓,浩荡淮光酿山绿。侧峰横岭巧连延,直自钟山彻浮玉。
晓来烟霭与风尘,面目参差未是真。中宵沆瀣一濯洗,突兀了观清净身。
阳乌飞出扶桑路,却拂群阴披宿雾。朝晖千丈卧长虹,曙色半岩横匹素。
须臾溪壑渐分明,怪底悬崖化赤城。风传粥板僧定出,露湿野巢鹤梦惊。
玄晖旧笔绝俗韵,元素豪夺紫泥印。秖今元素入穷泉,惜哉一代风流尽。
前生疑是此山僧,一入山中涤万尘。岂为桃源能避世,更非勾漏可修真。
林峦乍看如曾到,猿鸟无情亦与亲。太息当时轻作别,白头终隔似湘秦。
伊昔趋青锁,尝叨奉紫宸。燕间承仄席,清问及垂纶。
宠荷皇恩重,归惭白发新。粉身那足报,结草是吾邻。

返回顶部